展评 CRITICS’ PICKS

郑辉延,《铁锤》,2016,布面油画,120x120cm.

广州

省城

本来画廊 | bonacon gallery
越秀区泰康路84号后座2楼
2016.12.21 - 2017.02.18

“去省城吃饭”——不久前,朋友圈里热议开幕当天,艺术家陈侗在广州一栋老房子的三楼“大排筵席”。传统的红色桌椅,戏谑地写有粤菜的“书法”,还有人身穿围裙推着载有广州点心的餐车,好不热闹。看似光怪陆离的“茶楼”楼下,正是本来画廊的首个展览项目“省城”。未经过度粉刷的原生态展墙上,毫无悬念地挂着一幅幅如《爱群大厦》(2016)、《金声电影院》(2016)、《石室圣心大教堂》(2016)等绘有地标性场景或建筑的作品,“SANG SHING”用的也是粤式发音,契合浓浓的广州味。有意思的是,明明在“省城外”的人看来,这些大多是被赋予了历史、政治、文化意味从而表征为具有可辨认性的权力建筑,却反向走近“省城人”的生活¬——人们每天在这些建筑前匆匆而过,各自精彩。这很广州,正如在“省城”里看展和吃饭两不误,尽是生活化的气息。

权力性建筑给予超越现实主题得以发挥的机会,“省城”既是视觉性的,也是心理性的——绘画也好,建筑也好,都仿佛是现实的场景,但又是非常不现实的场景。“省城”是观念上凝固的时刻,画面构成了某种观看自觉,人们会在观展所到之处驻足指出“这是xx”建筑,更甚者还能道出建筑背后的故事;反过来,“省城”对于人们来说不过是个存留于心的抽象概念,建筑的细节与其周边环境需要记忆和印象的填补,这映射出每个人对于“省城”的记忆的多元——于是,展览中也就出现了很多关于“这不是xx”的存疑:“这不是你认得的那幢建筑”,“这不是出自画工之手的杰作”,“这不是一个展览”……多层次的反应打开了展览的可能性,可见这并非风景画那么简单。广州的风景是城市体验的外观片断,从视觉“省城”到心理“省城”,所呈现的其实是物质“省城”的镜像,在这一意义上,“省城”的镜像包含着不同观者对“省城”的复杂情感与理解。

“省城”的作品直白地呈现其在“精美”上的追求,比如,在《农讲所》(2016)和《工会》(2016)中,建筑物被无比细致地刻画,笔触近乎消失。广州的生活化气息改变着权力性建筑在普遍看法中作为社会政治符号的观感,与之相似,这群描绘“省城”的艺术家背景各异,其中绘制“行画”的“画工”机缘巧合地进入到艺术画廊,其身份在不同场合中的转换、商品画的手法和风格都改变着“当代”的观感。这些“精美”的绘画自然会被排除在预设的当代艺术认知之外,而在一个“商业”画廊的现场,藏家若要购藏这样的作品却又需要某种“当代意识”和接受力——画廊在冒险,试图在广州这片“接地气”的土壤上寻求观念上的突破,指向某种对于当代艺术理解的边界。在“省城”中,整体的观看自觉很可能会转向纯然的个人视角,反映一种个人观看的欲望和潜能——我很好奇,不同的个人在这个过程中碰到了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反怀旧”的图像和记忆里的图式形成了什么样的冲突,商品画属性与当代艺术“观念”是怎样的此起彼伏,并在其中如何摆脱的固有的态度,进而走近,重新发现和观看这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