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卜云军,《无题 3号》,2016,喷墨打印,尺寸可变.

北京

卜云军:JPG

望远镜艺术工作室 | Telescope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草场地10号
2016.12.09 - 2017.02.26

正如展览题目所提示的那样——“JPG”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图片储存格式,而卜云军以一种“工作室开放日”式的展示来完成此次个展。艺术家对数年里收集的生活中的图像进行挑选、归置和创作,为观众提供了一次重新看待这些图像的机会。

白谦慎先生在《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中探讨了本不属于经典的文字书写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成为书法经典的问题,涉及艺术与社会体制、经典化与修辞策略等关系。与“猛参将”——古代文化程度不高的民间书写者们不同的是,卜云军此前已有多年的摄影创作经验,尽管此次展示方式显得比较“随意”,甚至望远镜空间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形态也很配合“日常”之需,但实际上艺术家仍保有十分的专业态度与意识,试图对“摄影到底是什么?”进行讨论,这其中涉及我们与数码摄影图像之间的关系,以及“古典油画和当代‘垃圾图像’在其各自所处的时代中都具有某种庄严性”等问题。

展览上,艺术家收集的大量网络“垃圾图像”和他本人拍摄的废片、小样,经由大大小小不同品质的纸张和布料输出,有别于一般美术馆、画廊中银盐纸基和收藏级相纸微喷的摄影作品标配;经过处理的彩色胶带被粘贴在图片上,或用大片颜色覆盖局部图像,艺术家以此取消其原本主要信息后,图像中的某些质感、空间关系等得以引起关注,观众可以像看古典油画一样观看普通图片,凝视变得可能;此外,图片本身作为实物也与外部形式生成了一些共生关系:图片和人字梯的组合呈现出与通常观展体验相悖的临时性,图片墙则可以看作是一种背景或工作状态的体现。

非典型性摄影图像的数码收集和实物积累,非典型性的输出介质与展示方式,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摄影问题的阶段性回应,也是于图像洪流中提示另一种观看普通图像的方式及其当代文化价值。然而该展览在具有性格分明的方式语言同时,也冒着那些被艺术家敏感洞察的内容再次被遮蔽的风险——占用较少空间但尽可能多地保存图像信息,亦是展厅中这些“JPG”的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