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不刻意,不忘记之桃花源随风而逝”展览现场,2017.

上海

双飞艺术中心:不刻意,不忘记之桃花源随风而逝

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中心 | SNAP
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294号2楼
2017.03.04 - 2017.04.04

双飞艺术中心是一个九人组合:杨俊岭、张乐华、孙慧源、李富春、黄丽芽、崔绍翰、林科、李明、王亮。九年前他们是杭州中国美院新媒体系的同学,玩到一起之后就自然形成了一个无组织无纪律的组合。双飞的命名,和达达一样,给人一种无从考证的印象。不过和达达宣言式的运动姿态不同,双飞是松散而随意的。最近他们在上海纽约视觉艺术学院的空间SNAP搞了一场个展,名叫“不刻意,不忘记之桃花源随风而逝”;2010年,他们做过一个叫“不刻意,不忘记”的个展,也是在那时出品了耳熟能详的《当代买卖》MTV,为流行歌曲《爱情买卖》的旋律填了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歌词。

这群九年前的男孩虽然大多已经成家、做了爸爸,但聚在一起的时候还都是男孩的状态。九年来,九人中仍在做职业艺术家的只占少数,这形成了一种大多数人只在相聚时变身艺术家的兼职状态。这种兼职状态让双飞区别于所谓的职业艺术家。九年前,他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受耿建翌、邵一、沈立功几位老师的影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考虑怎么样让作品没有“作品感”。是什么将他们与“聚众淫乱”区分开来?是否需要将他们的所作所为当作艺术来合法化?一种观点是Marysia Lewandowska认为的当代艺术的合法性是由整套机制赋予的,而不存在什么完整固定的艺术本体。只要你有本事能办展览,有策展人帮你张罗,作品还能卖,那么你就或多或少作为艺术成立了。至于你的创作30%还是70%还是100%作为艺术成立,在当下也不是太重要。是不是艺术的讨论,或许也接近于是不是好艺术的讨论;这都需要一个判别标准,而观念艺术的独特性大概恰恰在于去标准化。

2015年在龙美术馆“15个房间”的展览里,双飞请九个大叔和九个“小鲜肉”每天轮班替他们泡牛奶浴;那个作品中对老年与少年的投射在这次SNAP的个展中继续。九人买了老年人款式的旧衣服,还有假发假胡子,装扮成老人。SNAP在四川中路外滩,这群假老人就跑去外滩写生,一本正经地架起画架,画画风景,画画肖像;一溜排九个人引来了路人围观,也很快就受到了安保的注意。安保让他们离开,他们说画画也不让了?安保倒也说不出什么理由来,就去叫队长了。队长得意地用名侦探的口吻朝围观的路人们说,你们看,他们都是假扮的,胡子都掉下来了,年纪不大,都是年轻人,就是来瞎搞,说不定就是行为艺术。

他们拙劣的模仿就是为了被一眼识破的,这种伪装或许是他们对年华流逝的真情流露。而煞有介事地在外滩这样的地方写生画画,或许不失为对当下艺术创作在公众认知中所处情境的绝妙比喻,“在公共空间里产生自身散发出的荒诞和傻嗨”(引自顾灵2012年与双飞成员的采访)。小展厅里播放着这趟行为的录像,地上放着九双老年棉鞋。而大展厅铺满了假草皮,竖着几颗假桃花树,墙面贴着假自然风景的壁纸;展厅中央是个很大的充气透明圆帐篷,鼓风机持续发出噪音。开幕当晚双飞假扮老年人围坐在里面,一边喝茶,一边用手机聊天。整场聊天在当晚的一个微信群里进行,参观者可以扫码加入这个群。小双飞们在现场玩耍,一知半解地看着墙面上的录像投影,他们的爸爸们在录像里嬉笑打闹,假装被一头截自网络视频的狮子的影像追逐,或九个人团在一起挥舞白色三角旗好像在欢迎画面右侧的什么重要人物。这些引人发笑的幽默设定和表演,是双飞一以贯之的气质。

这些乍一看躺在严肃创作反面的东西,不只是这样一个一年聚不了几次的组合的创作的全部。没有具体规划,没有策略,双飞的九个男人,在一起时,每个人的存在既乘以九,也除以九。相聚是一种浪漫。聚在一起时集体精神的放松、温暖、混乱、玩世不恭并孩子气是真实的,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对他们来说创作是搞事,是游戏,是调取自我的“二逼气质”。从新媒体毕业的他们,除了用录像记录并展出、或架绿幕拍些粗制滥造的短片(这些录像带有浓厚的民间趣味,说不定传到网上会有很多人看并引爆弹幕),绝大部分的行为和表演都是现场的,都用他们自己作为媒介。或许就像他们自己透露出的讯息,说这些搞笑乱来是为了表达什么对现实的批判忧虑或许就是装逼,纯友情、纯傻乐、在一起就是真谛。他们曾经也有过严肃讨论,比如要品牌化双飞,要有策略,要成立”双飞J金会“,要突显每个人的个性……然而时间才是杀猪刀,过了这么久,仍然能玩high,还会接着玩下去,这些就挺双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