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拆棚”展览现场,2018.

香港

拆棚

大馆当代美术馆 | Tai Kwun Contemporary
香港中环荷里活道10号
2018.06.09 - 2018.08.15

位于香港中环核心位置的大馆-中区警察署建筑群如今焕然一新。在多场开幕展览和活动中,大馆当代艺术馆首场正式群展选择与本地非营利空间Spring工作室合作。由李绮敏策划的这场展览题为“拆棚”,既是前者的开篇展,也是后者按计划运营五年之后的闭关之作。

“如何主动以个人或协作形式,为一个公平与公正的社会环境作出贡献。”——导览手册上提示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串起了“拆棚”展中时间跨度达二十余年的共计三十余件作品。规训与合作,是此次展览的两大核心命题。规训呼应警察署建筑群的历史背景,合作则提示方法。Jhafis Quintero在覆盖特制水泥的木板上的素描记录了他对自己曾经的牢狱生涯的残留恐惧,与梁钜辉在《生产空间与蚂蚁》(1998)中试图重现的生如蝼蚁的生活现实形成了有力对话。展览现场有一间“牢房”,墙上屏幕播放着关尚智与黄慧妍合作的系列短片《贫贱夫妻百事哀》(2010),片中两人以慢动作模仿港剧中的悲惨情节,而房间中昏暗的灯光、一张桌子、一张窄床则是对影片场景的重现。压抑得无法呼吸的忍耐让我们联想到牢狱中的日夜。

Roman Ondak的《量度宇宙》(2007)邀请观众在一个10平米左右的白盒子空间墙面上写下名字与参观日期,高高低低的文字最终将汇聚成如银河星空般的景象。梁志和与黄志恒将城市摩天大楼之间的负形空间制作成曲奇(《消蚀空间奇观》,2008)并在开幕现场供观众品尝,通过“吃曲奇”消蚀城市空间。从形式的吸引力上来说,唐纳天、Erkka Nissinen与黄颂恩合作的双屏影像装置《死亡信贷》(2018)与荷兰艺术小组PolyLester的空间装置《核心》(2018)都值得一“游”,前者营造了一个颇具未来感的放映厅,后者则是一个可进入和攀爬的彩色建筑结构。但现场最吸引我的作品是挂在一面白墙上的一串钥匙:法国艺术小组Claire Fontaine的《法院大街293号,2010年3月22日》(2010)。钥匙与牢房,不论这串钥匙原本配对的是哪一扇门,在这里它都成了权力与自由的象征。如果说这场展览中的作品都是策展人刻制的一把把钥匙,那么它们对应试图打开的门,是规训与合作的双重门,也是将曾经的监管机构重置为公共文化机构的转换门。

如此一来,展厅入口处SUPERFLEX和Jens Haaning合作的翻牌式显示屏(《参观人数》,2005)就显得更加贴切。屏幕上与入口处手动计数器相连的六位数字显示了艺术机构运营绩效的关键指标:参观人数,既是对艺术界与金钱关系的戏谑,也可视为对这座全新公共文化机构的提醒。毕竟,如何构建自身与公众的关系,如何确保公共性,是如今所有公共艺术机构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