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闫欣悦,《甜美人生》,2018,布面油画,90 x 75 cm.

上海

挽歌

亚洲艺术中心 | Asia Art Center
中国上海市莫干山路50号7号楼106室
2019.03.22 - 2019.05.19

进入“挽歌:有关怀旧的五种欲望机制”的展厅就像进入了一个存在于过去的别处的世界。在被粉刷成社会主义式的绿色墙面所环绕的展厅中充斥着一种复合的时空感——刻意“做旧”的环境和其中作品文化背景的强烈异质性,令人一时间感到失去了确切的时空参考系。

虽然很难将每位艺术家的实践去一一对应特定的“怀旧”时期或类型,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一些具体的线索:一楼的展厅中廖逸君色彩浓烈饱和的摄影作品中有着对田纳西孟菲斯这座音乐庆典之城某种基于80年代消费文化的留恋。从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到无人问津却仍在营业的酒吧及夜店,仿佛能听见那些已物是人非的场景中代表时代经典的音乐——通过图像或文字指涉的蓝调、放克、爵士和迪斯科,似乎试图将观者强行拉回到某个过去的时间。而这些萦绕空中的旋律又和闫欣悦作品中受到西方流行影响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都市流行乐(City-Pop)不无呼应。这些绘画反映了都市中产上班族的百无聊赖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班肩并肩地走着赶去吃宵夜或是参加派对,被解雇后向空中不管不顾地抛撒公文纸,抑或潇洒地靠墙打手机并点上一根烟——这些日常平凡的小布尔乔亚式的自如/自怜的架势,正如艺术家漫不经心的笔触以及晕开来的妩媚色泽,在画面中的甜美小水果以及酒杯等代表的物质享受带来的轻盈和迷幻中,达到了某种揉杂了矫饰、盲目及兴奋的至高点。除去这两组平面作品之外,在同一空间中的还有冯山用拾捡和收集来的国内装修建材的样本制作的雕塑。她将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现成品组件与拼接,制造出新的形态陈列。尽管作品带有城乡年代感,但细究之下又有些失于装饰性。

转入右手边的小厅后,展览基调变得深沉而忧郁。胡伟的影像作品《为公共集会(邂逅)的提案》(2018-2019)以及雕塑《公共喷泉》(2019)借用旧照片中的场景,通过个体经验去回忆和想象家乡大连的公共场所中所保留的集体记忆。艺术家以匿名者的口吻评述了该城市历经的沙俄殖民、伪满洲国、社会主义时期以及城市现代化过渡期的社会事件,在这个过程中,集体记忆如何被当权者操纵及篡改,达到其隐蔽的治理目的——片中对此的评述是隐晦甚至模糊的,犹如失焦的照片。不过面对这些隐身于黑白图像中的事件,我们会发现不可逆转性无疑成为“怀旧”这一母题中最为迷人之处。它所起到的绝对时空阻隔作用,使图像在主体对过去的回溯追忆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相较之下,陈呈毓的双频录像《云气平衡》(2018)则提供了一种更为有距离感的视角来观察图像——一种仿佛是来自未来人的眼光——反观当下社会中记忆的数字图像化和档案化。不论是“网络气象频道”中以略为搞怪的娱乐新闻和气象预报形式对诸如雾霾、“翻墙”甚至“韩流”文化等社会和政治现实的含沙射影,又或是大肆呈现的广场舞蹈、自拍上传等大众文化以低劣数码图像形式的泛滥堆积,都反衬出云端大数据下无处不在的监控体系的无声恐怖,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作品自身某种与当下图像环境同构的紊乱。

有趣的是,当观众按原路离场时,会重温一次初入展厅时感受到的美好年代感。黄金时代永远存在于过去;而这种回旋体验就像是温情的沐浴,将最后两件影像作品带来的话题沉重的“阴云”稍稍吹散,仿佛临走前最后一遍播放一首老歌,然后整装待发离开“过去”,“回到”这个被过往的寓言所影射的冰冷的当下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