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不安之旅

左:七棵树创意园门口场景;右:星空间的玻璃门.

798艺术区的的商业化和房租高涨,让诸多画廊籍着寻找新空间的借口离开,2013年,星空间搬到距离798艺术区3公里的东坝半截塔55号——七棵树创意园区。6月28日下午3点,亚洲不安之旅(第一阶段)展览开幕,星空间安排了一辆巴士往返于798与七棵树艺术区之间,接送前来看展的观众。

乘出租车去往七棵树的路上,我因为之前来过,对路旁拆迁的瓦砾堆和郊区成群的树不甚在意,倒是司机师傅开口了,“这是什么创意园?这么偏僻。不过我倒是听说有很多影楼。”我干咳了两下,没有回答,继续坐在车里,颠簸在通往星空间的路上。进入园区,门口硕大的石头标志刻着“七棵树创意园”告知我们已然到达,还需要再开三五分钟,才能到达星空间的门口。园区内很安静,沿路尽是影楼的大logo,而星空间低调地只开一道小玻璃门,如果是第一次前来,很难能够立刻确定它的具体位置。

左:七棵树创意园内景;右:星空间孟玥辰及其友人.

“不安之旅”,是日本艺术家饭田祐子在2008年个展所用的名字,她是一位相对具有亚洲气质的艺术家,曾在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方有过居住,“我几年之前开始用不安之旅这个词,当时并没有把‘亚洲’两个字放进去。我很喜欢亚洲每个地方不同的文化,它们的特色,让人感兴趣。”她也提到,“只不过最近这些年,感觉上这些地方会变得越来越像,有意思的东西变得越来越弱。城市和地域的趋同,也会让我的不安感加深。这次展览借用主题进行发挥能够让表达更加丰富。”

星空间媒体负责人孟玥辰向我解释了他们之间的合作“星空间去年已经以‘亚洲不安之旅’为主题做了两个阶段的展览,并延伸到台湾的和香港的艺术空间,这次除了在今天开幕的第一阶段,在7月24日会开始它的第二阶段的展览,会有不一样的艺术家参与到其中,接下来还会去台中的秋刀鱼画廊进行展览合作。我们会和亚洲区的其他画廊进行合作,他们也希望能够把这个展览带过去,并在艺术家方面增加他们推荐的当地艺术家部分,形成一个多元的合作。”

左:艺术家饭田祐子和艺术家王光乐及其友人;右:艺术家雷磊和温凌.

多元的合作方式,不仅呈现在相同展览主题地域上的延伸,也表现在参加每次展览的艺术家的包容度上。艺术家雷磊出生于1985年,是本阶段参展艺术家年龄最小的,而他最近喜获双奖:亚洲文化协会2014年度中国及香港地区艺术奖助金——“亚洲文化协会蔡国强奖学金ACC Cai Fellowship”,并凭借此奖于2014年底前往美国,在美国纽约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并完成自己的新动画项目。同时,他与苏文合作的动画作品《照片回收》获得奥地利电子艺术节Prix Ars Electronica 2014年度评委会奖。而出生于1969年艺术家张晖,08年就已经在星空间做过个展,在这次参展艺术家中,属于作品已经相对成熟的一位。

“亚洲不安之旅”的展览,不仅吸引了普通观众,现场还碰到时尚艺术中心艺术总监周思远(Filippo Fabrocini),他既是画廊主,又是藏家和经纪人,位于798的空间马上就会开张。此番前来,免不了挖角的嫌疑,近期他忙于走访各种艺术开幕,希望能从中挖掘有前途的艺术家。现场,他对于一幅抽象画特别感兴趣,特意嘱托中国朋友询问价格,并有意购买。热闹的中国艺术市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天都在吸引着怀抱不同目的的人进入这个圈子,不知该是喜是忧。

左:《东方艺术·大家》张宗希,时尚艺术中心总监周思远及其友人;右:艺术家张晖.

开幕现场,饭田祐子的几位朋友热情地与之合影,才得知,他们在90年代的时候一起参加了中央美院的进修班成为同班同学,也还因此成立了“画会”,据称是一个松散的艺术组织,有点类似于如今的“N12”,这在国内的艺术圈里还属于比较早的艺术组织。如今,有的人在从事艺术教育,有的人在做艺术家经纪人,有的人专心搞创作,当然也有人离开了艺术圈去做别的行当。时光流逝,十几年过去了,他们也开始筹备着将“画会”成员再聚首,在一起做一个展览,不知能否实现,是否每个人都对艺术还抱有热忱和幻想。

今天的北京异常炎热,站在星空间门口抽烟,感觉马上要被烤焦了,心情很不安。孟玥辰热情地招呼大家吃开幕烤肉,让原本焦躁的心情得到一丝舒缓。记得上次来星空间,还是去年底陈天灼的展览开幕,激情澎湃的电子乐响彻了七棵树。也许,只有逃离了798,才能够想怎么疯怎么疯,想怎么艺术怎么艺术,虽然会带来不安,却也因此会有所收获。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