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夏日终曲

左:“磁振成影”展览现场;右:艺术家郑国谷在展览现场.

画廊业向来是有暑假一说的,虽然金融危机后大部份画廊不再直接关门闭户,但初夏的展览会一直持续到初秋基本是个约定俗成的做法,所以这个周六相对集中的开幕也就算是夏日的最后一曲了。好在近日PM2.5持续偏低,空气干燥,出来赶场子顺带换个气的人还是不在少数。4点多到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时候,而楼上小空间的“行为”现场已经聚集了好些人。4个年轻姑娘正跟那儿提笔作画,她们时不时来上几笔,忽而又停笔沉思,个个动作都颇为自信。若不是知道这些画面实际上是来自于郑国谷在另一个空间远程遥控的话,这里倒是很像美院创作考试的现场。语言到底能多大程度反应一个人的思想,一个大脑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处理来自另一个大脑的信息,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当艺术家从另一个房间出来参观自己的成果时表现得颇为兴奋,对其中一位姑娘的作品大加赞赏了一番。

楼道里张锐还在跟尤伦斯和唐人的姑娘们聊昨天刚刚在他家结束的晚宴,因为收了一大批唐人代理艺术家的作品,张锐感叹自己家已经变成了唐人的第二大仓库。随着时间渐晚,艺术家也开始陆续到场。同行看作品的关注点也颇为不同,与其研究作品背后的意义,诸如艺术品和脑神经科技的结合,大家还是更多的将注意力放在了作品本身,比如吴玉仁就认认真真的辨认楼下的石雕装置到底写了什么内容,并一边感叹做工不错;但也有人觉得这次的作品玄得有点儿空洞,“平淡,果然喝茶喝酒大不同。”难得杨画廊和唐人没有同时开幕,杨洋整场都带着女儿在现场支持,小姑娘在作品上跳来跳去倒是给这些玄学作品添加了些亲民味道。

 左: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的郑林与杨画廊的杨洋;右:策划人肖戈,收藏家张锐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胡婕箖.

到大门口抽烟已经成为唐人开幕的必备项目,大家在门口交流一下近况,顺便讨论下当天还有什么展览并结对前往。在聊完前些日子艺术圈的离职潮后,大部分人陆续赶往位于798另一端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一进门就碰见了艺术家段建宇,可惜展场光线昏暗,怎么也找不到今天的主角,那位最近在朋友圈中因为妹妹的叙述与描摹而形象异常丰满的段建伟。展场内最让人惊奇是有不少蚊子匍匐于画布和墙面上,其数量多到让人猜测是哪位艺术家同行又搞了次放蚊子的事件。

从蜂巢出来基本也就赶不上草场地的开幕了,难得举办一次展览的分泌场成了最后一站——吸引大家的不光有展览,还有这个季节必不可少的烤全羊。如果不是熟知路线,黑桥扑朔迷离的改造还挺容易让人迷路的。穿过垃圾成堆的道路,到达时已临近7点,不过这里的活动似乎刚刚引来人流量的高潮。相对于画廊空间,分泌场的展览总是带有聚会性质,环铁、黑桥一带的年轻艺术家悉数到场。郭鸿蔚的好哥们儿陈杰正在门口和一群川籍艺术家聊天,好久不见赶紧用家乡话打了招呼;空间门口王光乐正在和男男、铁鹰讲关于艺术家坚持的话题。男同志们大多是左手啤酒,右手烤肉,聊展览之余也谈谈即将收官的世界杯。

左:艺术家王郁洋与段建宇;右:艺术家王音.

不多时郭鸿蔚从外面赶了回来,一进门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给各路看客介绍“乡村诗学二”和空间,诸如位王光乐趴着常青藤的水磨石墙与阎冰作品之间的暗通款曲,杨心广徒手折铁板的故事,以及胡庆泰与他妈妈之间的君子协定。这次展览他自己的作品则是对去年“乡村诗学一”中创作的延续,打在地面的洞孔如今变成了人造蚂蚁窝。“蚂蚁是淘宝买的,卖家说保准能活一周的,结果今天早上我就发现死的差不多了,”眼下这一米见方的玻璃罩中能活动的都是艺术家亲自捕获的黑桥品种。不过相对于蚂蚁,郭鸿蔚更想谈的是艺术家与策展人之间身份转换的“快感”,比如他如何让梁远苇与谢墨凛的作品在黑桥的环境中“消失”,比如“当艺术家解释作品总觉得是件特傻的事儿,但作为策展人就有责任介绍大家的创作。”作为艺术家主导的空间,分泌场的实践看上去轻松,实则严肃:艺术家在黑桥工作,作品行销全球,而“乡村诗学”这种“出口转内销”的展览行为暗含着某种非暴力不合作的气质。

暮色渐沉,人群慢慢退出了展厅,大家十来人围圈而坐,边吃边聊,其他的展览开始散了,黑桥消暑之夜才刚刚开始。

左:林冠画廊媒体公关经理王文静与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前馆长杰罗姆·桑斯(Jérome Sans);右:策展人鲍栋与当人唐人艺术中心的王贝莉.

左:艺术家郭鸿蔚;右:佩斯北京的王蓓,艺术家王光乐,北京公社总监吕静静与艺术家徐渠.

左:艺术家计舟与设计师薛铁;右:策展人胡丹洁.

左:星空间的崔杰与艺术家烟囱;右:艺术家陈维与林科.

左:媒体人李玉洁与魔金石空间的Billy Tang;右:艺术家吴玉仁.

“乡村诗学二——生长”开幕现场.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