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SLANT

鲁明军:2015年度最佳阅读

周文矩,《文苑图》,五代,绢本设色,30.4 x 5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汪晖-《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

李著以自然社会为视角,通过对霍布斯、普芬道夫、格劳修斯及洛克等思想家相关文本的深入分析和探讨,揭示了自然法是如何塑造现代道德的。或按作者所说的,“一个几乎上千年的毫无危险的道德学说,为什么在18世纪突然点燃了革命的引线,摧毁了旧制度,建立了‘ 世界新秩序 ’ ?”尽管这是一部标准的西方政治哲学著作,但与之相对的——或者说文本背后所暗藏的——是作者对于20世纪初中国革命的发生及其所带来的道德秩序新旧更替的自觉与反思。这也是我将其与汪晖新著放在一起的原因。汪著围绕“1910年的‘思想战’”、“抗美援朝”、“六十年代”、“1989年社会运动”以及2008年以来的国家政治和社会危机等几个重要历史节点,重构了一部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史。有别于李著的是,汪著更侧重在革命的发生和演变过程中,政治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遭遇的困境。所以,这虽然是两部完全不同的著作,甚至在观点和立场上也存在一定分歧,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它们都是基于对当代中国问题的深刻体认而展开的不同路径的思考和论述。不无巧合的是,汪著在序言开头就援引了鲁迅的《坟·文化偏执论》,而李猛常举的例子之一便是鲁迅的《伤逝》,因此在某种意义上,“鲁迅”或许构成了他们共同反思中国革命的历史起点。
李猛,《自然社会:自然法与现代道德世界的形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汪晖,《短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与政治的逻辑》,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2015.

迈克尔·莱杰-《重构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的主体性与绘画》

这部著作初版于1993年,迄今已经过去20多年。在这期间,关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话题也是不断被挑起,但在国内,影响甚至支配我们认识的一直是格林伯格的形式主义定义和与之相关的“冷战阴谋”这一意识形态解释。而莱著则在这一“形式—政治”论述之外,通过回到当时艺术家们真实的心理和历史情境,重建了抽象表现主义的主体性机制。虽然中译本姗姗来迟,但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因为,它不仅修正了我们对于抽象表现主义的认识,也提醒我们应该如何深度认识西方艺术史及其历史的复杂性,更重要在于,这一历史叙事还原了一个时代的情境,而这个时代与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处境又有某种暗合之处,从而带给我们一个新的反思和行动的契机。
迈克尔·莱杰(Michael Leja),《重构抽象表现主义:20世纪40年代的主体性与绘画》,毛秋月译,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15.

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艺术的苦恼:委拉斯贵兹及其他人》

这本书篇幅不大,甚至看上去像一盘散沙,缺乏一个严密的逻辑和结构。但实际上,阿尔珀斯巧妙地将这些散碎的发现一点一点链接起来,最终形成的不是一条线,也不是一个完整的结构,更像是一个枝蔓横生的网络。在这本书中,阿尔珀斯几乎调用了我们熟知的所有可用的方法,尤其突出了图像学。可是,她又不像潘诺夫斯基那样回到一个清晰的知性框架,而是力图不为任何方法所限,从而让分析和论述更加切近经验和史实。在我看来,《艺术的苦恼》的意义绝不亚于她此前倍受争议的《描绘的艺术》和《伦勃朗的企业》,遗憾的是迄今似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Svetlana Alpers),《艺术的苦恼:委拉斯贵兹及其他人》,耶鲁大学出版社,2007.

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

最早读这本书是2010年,当时我正在写博士论文,石先生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最近重翻,又有不少新的发现。我想,石先生应该是目前最具问题感的中国美术(绘画)史学者了。这本书是《风格与世变》的续篇,也是一部论文集,讨论范围从晋唐一直到20世纪,但是在处理不同个案和问题的时候,他会选择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关键是,他始终没有脱离其基本的问题维度,即:风格与画意之间的话语机制在不同时代、不同个案身上是如何发生的。
石守谦,《从风格到画意:反思中国美术史》,台湾石头出版,2010;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雅克·郎西埃-《历史之名》

雅克·郎西埃用诗学的视角和手段,检验了以布罗代尔、米什莱为代表的法国年鉴学派的政治修辞学及其社会科学基础。他认为,19世纪以来的历史实际上消失于历史学家的笔下,最终历史沦为社会学或政治科学。科学、叙事和政治这三重契约构成了整个历史叙述。而他关心的是,这其中有没有一个无场所和无场所的声音所开启的一个新的历史维度。这有点像福柯笔下的《宫娥》,为我们揭示了一个不可见的观看装置和叙事句法。同样,在郎西埃看来,无论年鉴学派,还是作为学科的历史,都是一种外在性,都回避不了“言词的过度”,而诸如米什莱、傅勒这样的历史学家恰恰为我们释放了一个不可见的历史空间和空档的声音。
雅克·郎西埃(Jacques Rancière),《历史之名》,魏德骥、杨淳娴译,台湾麦田出版,2014.

鲁明军,四川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历史学博士,2015年获“何鸿毅家族基金中华研究奖助金“,研究方案为“后感性”及“超市"展作为重构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大陆当代艺术面貌的个案考察。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