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ARTFORUM

第一时间获知最新消息




注册阅读《艺术论坛》最新消息

  • 注册



  • 关注我们 twitter wechat facebook twitter rss
    artforum.com.cn
     
    • 登陆
    • 注册
    • 首页
    • 新闻
    • 展评
    • 杂志
    • 所见所闻
    • 五百字
    • 专栏
    • 观点
    • 录像
    • 艺术向导
    • 订阅
    • 广告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录像 video

    • 精选

    • 米高梅

    • 意外袭击

    • 厨房的符号学 (Semiotics of the Kitchen)

    • “造反猫咪”(Pussy Riot)-《CHAIKA》

    • 触碰艺术(Touching the Art)之四

    • 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

    • “西京奥林匹克”之马拉松

    • 汤姆聊刚给我发邮件

    • 新闻

    • 所见所闻

    • 展评

    最新新闻

    • 安德烈斯·雅克将担任第13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 俄罗斯和叙利亚将重建遭ISIS破坏的古叙利亚城

    • 巴塞尔艺博会取消阿布扎比峰会

    • 香港艺术馆在持续抗议中重新开放

    • 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员工计划组建工会

    • 特朗普颁发八枚国家艺术和人文奖章

    • 韩国向大都会捐赠80万美元以支持韩国艺术项目

    • 354件德国艺术品在中国失踪

    • 古根海姆博物馆公布2020年HUGO BOSS奖入围名单

    • 广州红专厂因强制驱逐令被迫关闭

    • 新闻

    • 所见所闻

    • 展评

    最新条目

    • 喧然名都会

    • 抵达未来的路径

    • 喜宴

    • 降临:建设当代艺术扩张前哨的一种方法

    • 顿时让我们不知所措

    • 寻路辋川,来者复为谁

    • 新闻

    • 所见所闻

    • 展评

    最新评论

    • 李景湖

    • 西普瑞安·盖拉德

    • 赤字团

    • 王水

    • 陈传兴

    • 步履不停

    • 周岩

    • 张鼎

    • 郑波

    • 来自山与海的异人——2019亚洲艺术双年展

    • 非黑/非红/非黄/非女

    • 微纪元

    •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选取的影片

     
    • « 较新
    • 1
    • 2
    • 3
    • 4
    • 5
    • 6
    • 旧文 »
    • 安全渡过林和路
      林一林
      1995年,16:36分钟
      本片段出自林一林的行为作品《安全渡过林和路》,其中他将一堵“墙”一块转一块砖地从广州的一条繁华街道搬过。
    • 镜室
      周啸虎
      2010年, 7分35秒
      "我希望新的动画系列,能够进一步从个人的生活经验出发,从私人心理空间扩展到社会公共空间;它们是一些迅速遗忘的或者刻意遗忘的事、关于一些误解或者刻意误解,我只是把那些正在发生的事用黏土转化成享乐主义的精神产品。媒体现成品的剩余价值再生产、时间维度和三维空间的并行推进仍是我感兴趣的方式。"—-周啸虎
    • 《诗与病的旅程》片花
      耿军
      2011
      《诗与病的旅程》为独立电影导演耿军2010-2011年创作的纪录片。讲述的是诗人张稀稀患上抑郁病后,养病期间的一段生活。张稀稀在清华美院学习期间,患上抑郁症,回到家乡鹤岗。在东北小城休养期间,他一直坚持写作,诗歌成了对抗疾病的良药。冬去春来,诗歌,音乐,绘画,书籍,陪伴着他的康复旅程....
    • 69
      罗伯特-布莱尔|Robert Breer
      1968年
      罗伯特-布莱尔的动画短片。
    • “西京奥林匹克”之马拉松
      西京人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在Boers-Li 画廊的小展厅内举办了名为“西京奥林匹克”的展览,参展艺术家由中国的陈劭雄、韩国的Gimhongsok(金泓锡)、日本的Tsuyoshi Ozawa及其家人组成。这次“奥运会”由21个项目组成,三位艺术家及其家人组织并亲自参与和完成了这些项目。其中的竞赛活动包括西瓜足球赛、地铁马拉松赛及按摩院拳击赛等。
    • 普罗迪欧
      Bestue Vives
      2009
      《普罗迪欧》题目取自希腊神话中的神Proteo。这个双频录像装置,展现了人从动物到机器的转变过程,循环往复。创作者为西班牙艺术团体Bestué Vives。他们的展览于今年六月份在北京魔金石空间展出。David Bestué 和 Marc Vives2002年起开始一起合作,创作了录像和行为作品,用不同的动作行为对日常生活现实和文化语境进行干预。对历史运动和艺术家的借鉴将作品与二十世纪的艺术框架和方法论进行对话。对于他们作品的了解,可参考Artforum中文网此前的报道,与艺术家面谈。
    • 后花园
      李明
      2008年,14’15”
      李明, 《后花园》(Back Garden),单视频录像:作品看似叙事又没交代任何故事,主要在说一种静谧的情绪,发生在夏天懒洋洋的小区,一些被弱智化的保安简单的玩耍,不具任何意义尽量的避免符号带来的额外含义。越现实外越游离越好。
      视频由站台中国提供
    • 灼灼 (Blazes)
      罗伯特-布里尔|Robert Breer
      1961
      罗伯特-布里尔(Robert Breer)16毫米短片《灼灼》(Blazes),1961年作品。"在战后艺术中,他的身影总是恍惚不定,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实验电影制片人..." 关于这位艺术家的近期报道,可参考Artforum杂志的访谈文章《乌无所不动:罗伯特-布里尔访谈》:杂志2010年09月
    • 《607》片花
      刘伽茵
      2010
      年轻导演刘伽茵继《牛皮》系列之后,再次与父母合作的短片。水池里的三对手,一尾假鱼、蘑菇和冬菇,演出晴天、阴天里的鱼、水、人之欢。恍若木偶剧场的一幕活剧,画面无对白但水声鱼声交相演出。

      本视频由影弟工作室提供。
    • 蔡国强在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开幕
      vernissage.tv
      2008年,4’58”
      2008年,蔡国强的展览《我想要相信》(I Want To Believe) 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开幕,此片花是Vernissage.tv整理的开幕式上的镜头。该展览也在同年8月份来到中国美术馆举办。
    • 《彩排记》片花
      邱炯炯
      2007-2008年,31分钟
      画家,导演邱炯炯短片。2007年五月。四川乐山的一座重建的剧院内。大家正在紧张地排练……准备在一位川剧老演员逝世二十周年之际举行一台丑角专场的纪念演出。
    • 谢幕
      蒋志
      2009年,15分35秒
      蒋志 "表态"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主体行为,它不仅是指表达某种观点和态度,更重要的是,对于这个展览来说,"表态"是一种社会性的修辞现象,每一次及每一种表态都是意义网络中的某个节点,从另一个角度说,即文本与文本之间的交织之处。在这个意义上,"表态"就是书写——通过语言、身体、动作、表情、化妆、表演——在这种无处不在书写中,主体与对象都同时被塑造出来,而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即身份也由此被建构。因此,表态总是与话语相关,作为意义链条上的一个环节,以及意指实践中的某个步骤,于是,"表态"不再被理解为是一种个体的自觉行为,而是某种话语的施行事件。在这样的思考维度上,这个展览可以概括为是对"表态"这种修辞现象的症候研究与主动重写。它将包括一个漫长的讨论,以及蒋志的一系列作品,前者将尽可能涉及"表态"所包含的理论议题,并试图呈现出讨论者的不同立场与思考途径,以此提供一个意义场域;后者则是艺术家对"表态"的再次书写,蒋志从社会现场的"表态"中抽取出一些片断,并将它们重构,在这种重构中,固有的意义链条被掐断了,"表态"被从话语上剥离开,话语性因而被揭示——或许,批判就潜藏在作品对社会的重写中。
      视频由站台中国提供
    • 娃娃衣
      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
      辛迪-舍曼1975年动画短片。对性与身份进行探讨。里面出现的纸娃娃,也预示着艺术家后来摄影中对身体的关注。
    • 射击 (Shoot)
      克里斯-波顿|Chris Burden
      1971
      克里斯-波顿于1971年11月进行的著名行为表演的录像和音频剪辑,其中他开枪射伤了自己的手臂。他在这个简短片段的旁白中说:

      “在《射击》中,我的左上臂曾被一个朋友用22步枪击中。对于这个情节的唯一视觉记录就是这个八秒钟的短片,所以,我打算用记录了那次真实行为表演的录音带开始我的这个行为作品。在那个录音带里,你可以听到‘布鲁斯,你知道你将要站在哪里吗?然后,就在那个短片将要开始的时候,你可以听到我说‘你准备好了吗?’然后你就可以听到超级8毫米相机的卡嗒声。接下来你会听到有子弹壳掉落在水泥地上。所以,我们就直接进入录音吧……”。
    • 西京奥林匹克开幕式
      西京人
      2008年
      2008年8月北京奥运会期间,在Boers-Li 画廊的小展厅内举办了名为“西京奥林匹克”的展览,参展艺术家由中国的陈劭雄、韩国的Gimhongsok(金泓锡)、日本的Tsuyoshi Ozawa及其家人组成。这次“奥运会”由21个项目组成,三位艺术家及其家人组织并亲自参与和完成了这些项目。其中的竞赛活动包括西瓜足球赛、地铁马拉松赛及按摩院拳击赛等。这是“西京奥林匹克”展览的开幕式。
    • 蜜糖先生
      周啸虎
      2002年
      “全片在人体上完成,随动画内容的展开,人体模特与动画形象之间产生互动关系,进而相互干扰、对抗、伤害。作品针对身体与图画对象之间操纵
      《蜜糖先生》非常有创造性,是我最喜欢的作品之一。全片在人体上完成,通过真实的人体动作,与人体上的动画形象的动作产生互动关系,非常生动的把男女之间的相互爱恋、对抗和伤害,表现得幽默和趣味横生。这确实是发生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上”的动画。作品的创造性在于:把真实――人体动作,与虚拟――动画动作;真实的人体影像与传统的线描技艺;行为表演与传统绘画;新技术与传统绘画,都完美地结合起来。” (栗宪庭)
      录像及文字由艺术家提供
    • 刀子(Knife)
      Roderick Hietbrink
      2010年
      《刀子》(2010),单频录像 2分8秒 无声 高清录像转DVD。
      Roderick Hietbrink是一位居住在北京的荷兰艺术家,他的短片《刀子》表现的是彩纸被垂直切两半的变化。每次一张纸被切两半,两面就打开,露出一个新的彩色背景。

      www.roderickhietbrink.nl

      Copyright 2010 Roderick Hietbrink
    • Sibyl
      Yoshi Sodeoka
      Yoshi Sodeoka(又称C505)。2011年导演制作,是进行中的迷幻/周边录像项目中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受到70年代后摇观念专辑、古希腊神话和萨满仪式的影响。
    • 《黄老老拍案》片花
      邱炯炯
      2009,40分钟
      纪录片。二、三十年前的老案件被其亲历者之一 —— 退休警察黄老老娓娓道来。夏日午后,知了聒噪;惊悚来袭,夹杂着乡土的明媚。

        
    • "PINA-Dance dance otherwise we are lost" 片花
      Wim Wenders
      2011
      Wim Wenders 2011年新片预告,这部名为《皮娜——舞蹈,舞蹈,否则我们就会迷失》(PINA––Dance dance otherwise we are lost)的3D电影是向德国舞蹈家和编舞家皮娜•鲍什(Pina Bausch)致敬的纪录片。

      http://www.pina-film.de/en/
    • 临时雕塑
      周啸虎
      周啸虎,《临时雕塑》 (Temporary Sculpture),2008年,录像,照片。
      在室外实施,比如在公共通道、在工厂、码头、高架桥上下之间,缓慢地吹大气球,它足够地挤压空间、变形直至爆裂,用录像和照片记录每个“临时雕塑”的营造过程。
    • 低语的松柏
      莎娜-莫顿|Shana Moulton
      2010年, 2分5秒
      《低语的松柏》(Whispering Pines 10)是一个多媒体互动戏剧。这部独幕剧的剧本由莎娜-莫顿(Shana Moulton) 和尼克哈雷特(Nick Hallett)创作。2010年在纽约Kitchen进行表演,讲述的是一个叫Cynthia的忧郁症患者的故事。
      详见所见所闻《换位思考》
    • 关联——与Ya有关
      王功新
      2010,6'44''
      王功新的 《关联——与Ya有关》是一个彩色有声的9屏影像装置作品 , 时长6分钟。艺术家借鉴了互联网链接点击的日常经验:使用者点击、转换网页间存在某种联系,最终却链接到与最初主内容无关的网页。 通过电脑程序控制播放, 作品引导观众由与音频“ya”相关的影像开始介入,伴随着声音、影像的关联转换,观众按照艺术家既定的顺序参观,最终被引入到与最初主题完全无关的影像中。 观众的这种体验与艺术家的经验相互交流、产生互动。
      视频由站台中国提供
    • 跃动
      Jack Goldstein
      1978年,1分钟51秒
      Jack Goldstein的《跃动》The Jump
    • 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纽约”Savage Beauty"回顾展
      大都会博物馆
      2011, 8'30"
      该片表现的是最近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的亚历山大•麦昆(1969–2010)的回顾展“野性之美”。这个展览分为六个部分:浪漫精神、哥特式浪漫和艺术品陈列室、浪漫的民族主义、浪漫的异国情调、浪漫的原始主义,和浪漫的自然主义。

      该片由策展人安德鲁•博尔顿(Andrew Bolton)配音叙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出品。
    • 被改变的状态—张洹谈创作
      马修-柏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
      2007年,5分07秒
      亚洲协会为张洹同名个展委托拍摄的短片作品—"被改变的状态" (Altered States) ,拍摄时间为2007年9月7日至2008年1月20日。纪录片的导演为马修-柏利塞维兹(Mathieu Borysevicz )。
    • 围着一个广场周围夸张地走
      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
      1967-68
      布鲁斯-瑙曼《围着一个广场周围夸张地走》( "Walking in an exaggerated manner around the perimeter of a square")
      1967-68, 16毫米影片,10分30秒。
    • 空中的
      邱暗雄
      2005
      邱暗雄2005年的动画作品《空中的》,8’18分钟
    •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吉尔伯特和乔治|Gilbert and George
      1分钟56秒
      青年艺术家的画像(A Portrait of the Artists as Young Men), Gilbert Proesch (born Italy, 1943) 和 George Passmore (born Devon, 1942)的作品, 二人1967年在马丁艺术学院读书时认识,后来组成团体 Gilbert and George。他们的生活和创作是密不可分的。1969年起,他们将自己作为‘活体雕塑’进行展示。在这件作品里,他们只是漠然地站在那里,身着正装,动作缓慢,丝毫看不到年轻人的狂躁之气。在早期的声明里,他们曾经说过:“我们从未见过一个年轻的艺术家。”
    • 对抗练习
      马永峰
      2003,3分25秒 DVD 2003
      单频录像装置。在这个三分钟的录像里,在一系列的撞击中,橙色的乒乓球弹到地上再弹起来。撞击,球落地,再撞击。反反复复。这一行为是人类滋生的毫无意义,毫无指向性,永无休止的冲突。没有任何解决之道,只能陷入僵局,它表现了人类的愚蠢和顽固,不休止地让自己卷入不可解决的对抗中去。
      (Maya Kóvskaya,译:王丹华)
      视频由站台中国提供
    • « 较新
    • 1
    • 2
    • 3
    • 4
    • 5
    • 6
    • 旧文 »
    • 首页
    • 新闻
    • 展评
    • 杂志
    • 所见所闻
    • 五百字
    • 专栏
    • 观点
    • 录像
    • 艺术向导
    • 订阅
    • 广告
    • 联系我们
    • english
    版权为ARTFORUM杂志社(纽约)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