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鄢醒

鄢醒,“鄢醒:标准展览”个展现场,2014年2月14日-4月12日,麦勒画廊,卢塞恩。

现居北京、洛杉矶两地的艺术家鄢醒以制作经过精心设计编排的装置、录像、照片和行为表演见长,作品游走在高级坎普风(Camp)、情节剧和真诚表达之间。他最近在北京麦勒画廊的个展展出了若干新作,其中包括以艺术家段建宇的绘画和小说为原型的《女收藏家》。他在瑞士的首场个展“鄢醒:标准展览”于2014年2月14日到4月12日在卢塞恩的麦勒画廊举行。

我对如何“框定”自己的作品有非常具体的要求,我想控制观众的体验。这是我对观众参与的公开拒绝。观众只能看到我希望让他们看到的部分,这种“被迫接受”的观看是我对艺术的理解。每种材料都有它具体的逻辑,它们常与“主题”相匹配,而“主题”这个命题则通常在“抽象的”和“具体的”之间来回摆动。我的很多作品只提供一种观看的可能性。有时我的参照点是广义上的层次,比如地理,生存,人性,各种普世价值,有时我的指涉对象又是某个具体的艺术家或作品(比如罗伯特·梅普尔索普或爱德华·霍普),艺术家应该对所有门类开放。在《女收藏家》这件作品中,我的灵感来源是另一位艺术家/作家(段建宇)。这对我来说是一次新的尝试。这件作品包括了21张风景画和若干仿照农场用具制作的雕塑,它也为我的新作品提供了大方向,包括布展中使用的凌厉的质感以及“更现代的”美学中不曾存在的突兀的现代感。

我是段建宇诸多作品的热心读者,我相信我也是研究她创作的专家之一,毫不夸张地说,我觉得我是目前研究她绘画最透彻的专家之一,包括我对她指涉对象的敏锐,批评家很难企及我对她的研究。具体到这次的项目,她的很多故事以及涉及的绘画都充斥着“庸俗的乡村”美学,原作中彰显出的这种表面风格在中国随处可见,常见到几近俗气的地步。在《女收藏家》里,我跟随她的创作形象踏上旅途,试图寻找她故事里出现过的地点,她对这些地点的描述通常是很详细的,但最后,我才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构的。这件作品想要讨论的正是艺术故事与艺术现实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其中还有一个细节,开幕的时候我们给段建宇提供了头等舱机票,五星级酒店,私人司机,我想让这一切像一次旅程一样富有很多层次上的意义。

所以这其中有很多知识在发挥作用。应该说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有这个特点。这种意义的层次是很重要,而且《女收藏家》代表着我未来创作走向的转折。在目前瑞士卢塞恩的个展上,只有过往作品的展示。之后的一系列新作品正处于筹备阶段。移居洛杉矶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过去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很多硬件和工具。我已经在北京住了四年多,我的想法已经与这座城市的肌理融为一体。我现在想有一些更大的改变——对生活整体的改变。留在北京只能把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和思考越做越大,而我对这个已经没有兴趣了。

译/ 杜可柯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