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安塞姆•弗兰克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建筑外观。

11月22日,第十届上海双年展将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拉开帷幕。在此,Artforum中文网邀请到此次双年展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Anselm Franke)与大家分享他对此次上双的构想。安塞姆•弗兰克是一名现居柏林的策展人/作家,目前任柏林世界文化宫(HKW)视觉艺术和电影部负责人,曾策划过多场国际展览。

上海双年展将是我在大中华地区做的第三个项目。前一个项目“万物有灵”是受卢迎华邀请,于2013年在深圳OCAT展出。当然,这个展览之前已经在欧洲和美国不同展场以不同面貌展过,后来又去了韩国和黎巴嫩,明年还会到巴西。对深圳展览的效果我很满意。

2012年的台北双年展,我是受到文学传统和一本具体的书(王德威,《历史与怪兽: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暴力与叙事》)的启发。另外就是,从比喻的意义上讲,台湾是一片不稳定的场域。我认为,艺术同样能够创造不稳定的场域。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艺术体验的核心:它打乱我们平时测绘或穿行这个世界的方式,将我们带到其他领地,带进具有转换力量的图景里。

所以,我在面对不同语境时的处理方式是:尝试找到艺术作品与现实中不稳定场域之间的连接点,找到在某种程度上能够质疑我们既有认知的联系。就上双而言,我主要关注的是我们给社会绘制的各种地图,以及这些“地图”和社会经验之间的关系。此外,在中国,我更倾向于依赖心理学家所说的“习得直觉”。因为我不会说中文,所以这一点变得尤其重要。

作为今年上海双年展的总策展人,我的劣势很明显:本土知识不够。但我也在尝试将这一劣势转化为一种优势,即:专注于展览本身。另外,我也觉得特别是在艺术领域,不同的观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身处当代文化界的我们不去努力跨越民族国家想象,还能指望谁呢?

双年展具体内容还在酝酿当中。我感兴趣的是管理跟数据挖掘(data mining)以及统计学在治理中的作用之间的关系,及其与主观经验之间的关系。我的另一个关注点是不同的时间尺度:现代化的核心是进步,是对物理世界的快速变革。但主观经验,情感和记忆呢?文化形式与社会之间缓慢生长的关系呢?

中国经历了非常剧烈的现代化进程,如今现代化这个近乎神圣的任务已经在某种程度上宣告完结。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一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以及它在将来还会催生出什么。目前否定主体的说法很流行,但我刚好反其道行之,认为我们必须仔细考察主体中蕴含的特异性和韧性。现代化的能量,尤其是变革的意志在欧洲以及世界其他地区已经变得很稀薄,但在这里却还保持着活力。所以,我们可以提出的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现代化能量可以被用到什么地方去。

本届双年展会有一个关于木刻版画的单元,探讨这一对二十世纪中国艺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媒介。该媒介不仅是现代化进程的一部分,是革命理想和宣传的载体,同时也在不断对社会经验,社会与其图像和形式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提出反思。因此,由联合策展人刘潇负责的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