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西普瑞安·盖拉德,“海湾到海湾”展览现场,2019,图片提供:上海油罐艺术中心,摄影:吴清山.

上海

西普瑞安·盖拉德

油罐艺术中心 | Tank Shanghai
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2380号
2019.11.07 - 2020.01.12

城市中的建筑废墟是法国艺术家西普瑞安·盖拉德(Cyprien Gaillard)早前很多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这次他带到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新作(其中两件刚在今年威尼斯双年展上展出过)则着眼于人类海洋工程活动造成的废墟。在三架挖掘机铲斗雕塑面前,整面墙的影像如浪一般席卷而来,让人身处废墟之中而对废墟之感避而不及。

具体到《海湾到海湾》(Ocean II Ocean)这一11分钟循环播放的高清彩色影像,前半部分表现了前苏联地铁站大理石壁上的化石图案,这些大理石的纹理在地铁轨道反光中犹如汩汩涌动的水波或虚浮不实的海底生物;影片后半段取材自纽约大都会运输署的档案视频,记录的是运输署将地铁车厢扔进海洋的瞬间。盖拉德之所以大量选取水的意象,一方面与该作品首展之地威尼斯城市面临水患的具体情境有关(就在本月13日,威尼斯双年展因城市被淹而被迫关闭),另一方面亦与他经常使用晃动的镜头语言有关。他擅长将现代主义建筑遗产从原有环境中抽取出来,重新放入一个抽象、游离的视角,并让拍摄对象处在一种波纹荡漾的视觉状态。这时,水就成为连接作品中不同对象(在《海湾到海湾》中体现为大理石与地铁车厢)之间的纽带。此外,水也是毁灭文明的有效手段。作为文明而被建造出来的产物,因为政治或社会体制变革,在失去了功能之后反遭文明遗弃。艺术家希望通过两段影像的无缝衔接提示下述事实——废墟与文明紧密地勾连,它作为文明的反面,恰恰揭穿着文明在创生之时即已失效的悖论。

而文明失落后的巨大张力,被油罐中脉冲式的、富有狂欢意味的影像声场(播放声音的昂贵音响隐藏在挑高15米的投影机上方)进一步强化。观者进入展厅,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察觉到声音是从中央向四周旋涡状地发散,最后再聚拢回中央。音轨由艺术家从一个钢鼓乐队演奏的古典音乐采样而成,该乐队用于演奏的乐器是上世纪中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流行的废弃石油桶。桶的外貌与油罐展厅的外观极其相似,发出的声音也颇为相仿——听上去就像是有人手持一根木棒敲打油罐的外墙,每敲一下都提醒着观展的“文明人”,你们的“文明”正在不知疲倦地自我毁灭。

观者被声音击中的同时,也会被展厅中央无声的LED全息投影雕塑《炉边的天使(第四版)》(2019)所吸引。此作挪用了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1937年的同名绘画,并将画中那个鬼神难辨、亦正亦邪的形象动态化,将那萨满模样的舞者困在循环播放的全息投影中。恩斯特作画时讽刺的是法西斯主义以美好理想伪装的极端民粹主义情绪,与盖拉德对文明始于美好却止于废墟的控诉如出一辙。海洋问题可以直接反映成“熵的循环”(the cycle of entropy)。可盖拉德的作品不单单关乎生态,他有意讽刺欧洲极端右翼势力的崛起正在加速这个循环——最明显的表现即艺术创作的本体也被卷入这个循环——无论是作品的内容还是表现的形式,一切似乎都笼罩在新的人造废墟之下,成为无法回应“文明”问题的文明之弃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