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4 results for: 郑国谷

  • 采访 INTERVIEWS 2014.05.12

    杨天娜

    巢佳幸

    出生于德国,如今作为艺术史学家、独立艺术评论家以及策展人的杨天娜 (Martina Köppel Yang)策划了上海外滩美术馆最新群展“以退为进”。有意味的是,本次展览的艺术家名单成分复杂,囊括了已故艺术家,当代艺术系统以外的文人、政治家等。“以退为进”所针对的时间焦点或背景是在中国当代艺术中持续发生的“传统回望”热潮,以及围绕传统媒介与艺术市场操作间错综复杂、难以梳理的关系,我们就这些问题对策展人进行了专访。展览将持续到8月3日。

  • 新闻 NEWS 2014.01.17

    管艺向香港视觉文化博物馆M+捐赠艺术作品

    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今日宣布,香港未来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获得中国最重要的艺术收藏家管艺捐赠37件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管艺于2001年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其藏品关注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的中国当代艺术。是次捐赠的作品覆盖了从星星画会以来的中国艺术,特别侧重中国观念艺术在过去30年里的发展轨迹。该批捐赠涉及的艺术家包括黄锐、新刻度小组、黄永砯、吴山专、顾德新、张培力、王广义、王鲁炎、林一林、梁巨辉、陈劭雄、颜磊、周铁海、徐震、陈文波、王音、沈远、郑国谷、曹斐及段建宇等,时间跨度从1979年至2005年,其中包括参与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主题

  • 采访 INTERVIEWS 2013.11.19

    阳江组

    宫林林

    “不立法:阳江组个展”11月8日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用阳江组自己的话说,这是一次整合,将在不同地域展出过的作品整合到一起就成为一个新的东西。展览里的九个项目时间跨度上超过10年,阳江组带来了《资本论足球》、《你去看书法还是去量血压》等曾在上海首展的作品,也带来了关于赌球的《今日猛于虎》、探讨文字起源的“芭蕉林”和新作《不立一法》。开幕的第二天我们采访了阳江组的三位成员。

  • 专栏 COLUMNS 2013.11.13

    唐昕谈泰康空间十年

    采访/杨北辰

    泰康十年,其实我们做这个“从复兴门到草场地:泰康空间2003—”展览的时候要呈现的就是这个事儿:一个空间,从最早的策展人用一个地方,到开始考虑什么是空间,再到带着问题去理解空间这个概念,再到找到自己的定位、理念,逐步深化这个理念,以至于到后来形成一个我们自己的思考断代的方法和体系,这就十年了 。

    非营利机构、美术馆、画廊所有这些概念中

  • 专栏 COLUMNS 2013.09.02

    徐坦谈“问题,地-土,和‘社会植物学’”

    采访/宫林林

    “社会植物学”是我跟时代美术馆的“开放工作室”合作的研究项目,跟我这次在维他命的展览有交集,但维他命这个展览跟土地的关系更密切点。这次展览并不表示项目做完了,只是采访阶段结束了,就在维他命搭了个台,把那些材料都放在台上,可以开始进行研究了。目前呈现的只是素材,但是胡昉说就是素材也很有意思。

    调研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我四月去过一次顺德,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3.02.19

    自治区

    杨北辰

    时代美术馆自去年以来推出的多项展览与活动——无论是密集、“行话”以及“行业化”的“脉冲效应”,还是注重在地实践与学术意味的长期项目“黄边站”——无不体现出其作为专业的当代艺术机构,试图通过经营自身在当代艺术多重“他治”(heteronomy)局面下的自治能力,以实现机构独立、全面且敏锐的主体价值的企图。从这个角度说,“自治区”似乎正契合这一理念的进一步舒张:以一个标准的国际化群展作为阶段的总结,为正在发生之事与可能发生之事进行可能的命名——在此意义上,“自治区”既处在当代艺术的安全框架之内,又牵扯到历史与当下众多激进亦微妙的话题。

  • 新闻 NEWS 2011.10.28

    2011今日艺术奖入围展即将开幕

    今日美术馆报道:今日美术馆与瑞信于今年7月6日联合主办了“瑞信 2011今日艺术奖”(CREDIT SUISSE Today Art Award 2011)。经过4个月的作品征集及评选阶段之后,共有6位艺术家入围,他们是:陈界仁、黄然、李牧、刘韡、汪建伟、郑国谷。这些入围艺术家的作品将于10月29日起在今日美术馆展出,获奖者会在2011年12月公布。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1.12

    纸上美术馆:12位华人艺术家

    陆章

    美国人从未因反思而耽误行动,因此在其现代艺术刚刚起步的1929年,尽管空气中仍然弥漫着法国后印象派艺术的气息,刚成立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就通过其历史上第二场展览“19位在世美国艺术家绘画作品展”树立了美国艺术的身份型格;我们的风格是三思而后行,因此在中国当代艺术启动25年之后,对于身份的心理建设才开始显露完成的迹象:“华人艺术”这个概念“逢迎西方”的判罪暂时被搁置到一边,其自在的艺术合法性得到某种确证,正如本次伊比利亚当代艺术中心举办的展览“12位华人艺术家”所呈显的那样。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11.23

    在革命的中间 [北京]

    任兰

    2009年11月15日,《中坚——新世纪中国艺术的八个关键形象》群展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开幕。

    这个具有预言和“加冕”性质的标题,以某种故意为之的挑衅态度,迅速成为圈中热议的话题。没有入选的人拿“中坚”一词开玩笑,选中的人一遍遍被媒体问到同样的问题:“你觉得‘中坚’意味着什么?

    储云说:“我觉得是一种认可,但这并不代表什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9.23

    “失眠”摄影展

    木音

    将三十七位艺术家集中在“失眠”主题下,共同进行一场艺术实验,策展人付晓东的创意可谓大胆。而以摄影为主要媒介,多少让这个命题的可操作性更强一些。艺术家以摄影作为媒介来进行创作也是近几年的一个趋势,想法与作品之间的距离似乎更短一些。

    失眠,让人的潜意识浮现出来,甚至超过显性意识。艺术家不例外地更是在无聊、自醒、臆想和崩溃边缘游走,在异常清

  • 新闻 NEWS 2008.07.03

    MoMA购得中国当代摄影作品

    Bloomberg报道,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近日购得当代中国艺术家的摄影作品。这些艺术家包括荣荣、黄岩、艾未未等。卖家并非普通意义上的艺术商人。现年49岁的Larry Warsh一直是展览指南Museums杂志的出版人,直到2004年,他将其卖给了 Louise MacBain的媒体公司。2002年,Larry Warsh让在北京的艺术评论家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5.12

    ’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之三:广东站

    陈嘉妍

    自92年起,因地缘位置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便在社会各个等领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经历过“85新潮”,拓宽了视野的广东艺术家面对急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各种制度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独特地域现象,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艺术形式,以本土作为创作的切入口,在作品中表达对文化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从而突显他们的社会参与性。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2.18

    前进:中国当代艺术在伦敦& 圣莫里茨

    Saskia Draxler

    年轻策展人Riccardo Rossi(德国/意大利)2006年年初开始在中国旅行。这时的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征服了全球市场,岳敏君、方力钧、张晓刚等最耀眼的艺术明星已经在全球顶级拍卖行创下天价拍卖纪录。他所看到的是一个业已成形的体系,一个以北京798和上海莫干山50号为代表的艺术系统。无论是画廊,艺术咖啡馆还是艺术书店,这两个存在历史不过十年的地方都跟纽约的SoHo或柏林的Mitte

  • 杂志 PRINT 2006年12月

    2006年城市之在北京

    田霏宇|Philip Tinari

    [[img:1|left]]

    去年四月, 北京的一帮艺术家用几天时间拍摄了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名为“中国饼干”,原型是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