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41 results for: Pierre Huyghe

  • 所见所闻 DIARY 2015.04.21

    生活即是“卡巴莱”

    Mary Margaret Rinebold

    “1865——伦敦皇家咖啡厅酒店落成;1915——红磨坊毁于火灾,伏尔泰酒馆在苏黎世诞生;1965——丽莎·明奈利首次亮相百老汇;2015——‘紫罗兰蟹’(Violet Crab)在伦敦开幕”,新闻稿这样写道。此次在大卫·罗伯茨艺术基金会(David Roberts Art Foundation)举办、由米洛万·法兰那托(Milovan

  • 新闻 NEWS 2015.02.17

    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 获Kurt Schwitters 奖

    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获得2015年Kurt Schwitters 奖。今年是这一奖项举行的第十届,奖金为2万8千美元,艺术家除了获得奖金外,也将在汉诺威的Sprengel 博物馆举行个展。于热2001年获得威尼斯双年展评审团特别奖,2002年获得古根海姆博物馆颁发的Hugo Boss奖。

  • 专栏 COLUMNS 2015.02.20

    翁笑雨:2014年度最佳展览

    翁笑雨

    奥地利格拉茨当代艺术协会(Grazer Kunstverein)是欧洲当代艺术圈内非常活跃的一个实验机构,尽管空间不大,但在展览质量上一直保持连贯性。“纪录之外的博学:埃里奥•蒙塔纳利”(Elio Montanari –‘Quis Erudiet Without Documenta’)(2014年9月27日-11月23日)以类文献展的方式展出了意大利建筑师和摄影师埃里奥•蒙塔纳利(Elio

  • 新闻 NEWS 2015.01.16

    大都会邀请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热创作屋顶项目

    大都会博物馆现当代艺术部主任Sheena Wagstaff与博物馆策展人Ian Alteveer宣布,大都会邀请法国艺术家皮埃尔•于热(Pierre Huyghe)创作博物馆的屋顶项目,于热目前并没有公布太多细节,只是透露里面将包括装置和影像。

  • 杂志 PRINT 2015年1月

    光州双年展和台北双年展

    田霏宇 | Philip Tinari

    本土与全球之间的矛盾是双年展里最根本的紧张关系已成常识,这一点也许在民主化的东亚地区体现得最为明显。上世纪九十年代引入三双年展体制的目标在于审视本土文化,提高东道主国家在国际艺术界的知名度。但这一原始动机近年来逐渐成熟。光州双年展(创立于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9.23

    2014光州双年展

    Biljana Ćirić 译/钟若含

    身为今年光州双年展艺术总监,和泰特现代艺术馆达斯卡普洛斯国际艺术策展人,杰西卡•摩根(Jessica Morgan)在去年的中国调研中,对当时我在时代美术馆策划展出的“厦门达达”于1986年在厦门群众艺术馆前焚烧作品的行为非常感兴趣。而这场行为也常被黄永砯描述为标志“厦门达达”诞生的第一把火。虽然作品在双年展上并未现身,但“烧毁房子”(Burning

  • 专栏 COLUMNS 2014.07.28

    只要真的看见了,我们就不再是分开的两个

    詹育杰

    如果不只把戈达尔当“电影”大师,而像是早期的录像艺术先驱,就会发现他自一鸣之作“断了气”就叛逆地在街头使用非传统的轻便电影拍摄技术,70年代初就大量实验SONY摄像机和剪接系统,其实他从没停止在最新技术中寻找建立新语言的可能,在三个导演三部3D短片的《3×3》之後,年过八十的大师用3D长片继续他的电影语言实验。

    片中大量的文字(语言)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6.22

    西行漫记 上篇

    杨北辰

    下飞机前,广播里传来空姐亲切的声音:“机舱外地面温度,19摄氏度。”此时的北京正饱受着36度高温的炙烤,很难想象在成都却可以遭遇如此清凉消暑的局面。整个城市暗沉而复杂,却并不显得阴冷,反而因为雨水随即可降落的姿态而得体的温润。在去往A4当代艺术中心的路上,一些新的不知名楼盘与建筑正拔地而起,宽敞的马路上车辆明显比去年来时又增加了许多,天际线出现了新的构造的痕迹——但总体来说,在一个以变化为常态的国度,这里的一切都显得不温不火,且不那么机会主义。

  • 专栏 COLUMNS 2014.02.11

    李振华:年度最佳展览

    李振华

    夜走黑桥

    又一次将信任和自由交还给对方的一个展览,策展人崔灿灿通过放弃展览主权的方法,获得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和策展的关系,艺术家和策展人的身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与消解,艺术在这个空间中完全呈现出的自由姿态,可能是这5年来最难得的风景,毕竟这5年来我们更多面对的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一边倒的文化现象,“夜走黑桥”可以在这一主流的态势中保有想像力和可能性,并非偶然。这也可以被看作是策展人和艺术家的一次合作,因为在个合作中,存在着“相信”的力量。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6.18

    一路向西

    Linda Yablonsky

    从六月十日艺术无极限的VIP开幕就可以看出,今年的巴塞尔算得上是规模最大的一届。周一下午艺术无极限和设计/迈阿密巴塞尔预展中,人们汇集到赫尔措格和德梅隆新设计的会议大厅Messe里,大厅对防御风暴天气起了很好的作用,这里有一个铝制的球状顶棚,还有一个眼儿对着天空。沃霍尔博物馆馆长埃里克•辛纳(Eric

  • 新闻 NEWS 2012.11.06

    凯西•巴特利(Kathy Butterly)获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第十届当代艺术家奖

    GalleristNY报道:凯西•巴特利(Kathy Butterly)近日获得史密森美国艺术博物馆第十届当代艺术家奖。该奖用于奖励五十岁以下的艺术家,奖金为25万美元。之前的获奖者有Kara Walker, Rirkrit Tiravanija, Andrea Zittel和Pierre Huyghe等人。巴特利,现年四十九岁,1990年获于加州大学获得MFA,

  • 杂志 PRINT 2012年10月

    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

    丹尼尔•伯恩鲍姆 | Daniel Birnbaum

    如果认为物拥有的故事如同人拥有的故事一样焦虑,意味着什么?今年文献展中的很多物品——发动机,蜂箱,调色刀均在其中——拥有复杂的、有时甚至是困窘的故事要诉说。拿德国苹果Korbinian来说吧,它源自于1923年,其时巴伐利亚牧师、激进分子以及爱吃苹果的科尔宾安•艾格纳(Korbinian

  • 杂志 PRINT 2012年5月

    伊丽莎白•沙姆伯兰(Elizabeth Schambelan)与策展人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谈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

    ELIZABETH SCHAMBELAN:作为今年夏天第十三届卡塞尔文献展的艺术总监,你这次的任务不是用单个主题或概念组织一场展览。相反,目前透露的内容包括一系列人物、观念和问题,其中有些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比如一边是秘密、谜语、自相矛盾的难题,另一边是扎扎实实的科学。但这种学科交叉又间接成为一条推动整个项目进展的原理—— 当然了,当代艺

  • 新闻 NEWS 2010.12.17

    Pierre Huyghe获得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10年当代艺术家奖

    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出版物《视平线》:Pierre Huyghe获得史密森尼美国艺术博物馆2010年当代艺术家奖。该将旨在鼓励50岁以下艺术家(他今年正好48岁)从事进一步的探索和试验。Huyghe是该奖的第九位得主,此前获奖者包括:Mark Dion (2008)、 Jessica Stockholder (2007)与Kara

  • 新闻 NEWS 2010.10.30

    十三届文献展宣布顾问名单

    周五在柏林Hebbel剧场举办的十三届文献展Documenta 13发布会上,宣布了本次大展的代理人和顾问名单。文献展总监将由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担任,2012年6月9日举行。日前,这些代理人包括Leeza Ahmady, Ayreen Anastas & Rene Gabri, Sofía Hernández

  • 杂志 PRINT 2009年12月

    2009年度十佳

    卡洛琳•克里斯托夫-巴卡捷夫| Carolyn Christov-Bakargiev

    1. Allora & Calzadilla, 《停下,修葺,准备:在一架预制钢琴上的“欢乐颂”变奏》(Stop, Repair, Prepare: Variations on “Ode to Joy” for a Prepared Piano)(慕尼黑艺术馆和纽约Gladstone画廊)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里的《欢乐颂》(Ode

  • 杂志 PRINT 2009年11月

    菲利普•帕雷诺

    汤姆•麦克多诺|Tom McDonough

    有机玻璃制成的大天蓬,霓虹,一排排闪闪发光的灯泡——一般只有在影剧院入口处才能看到的陈设——宣告了蓬皮杜艺术中心菲利普•帕雷诺(Philippe Parreno)回顾展正式开始。从《遮檐》(Marquee,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3.26

    优雅的国度[莫斯科]

    Kate Sutton

    上周四,莫斯科的Garage当代文化中心重新开张,展出了François Pinault的收藏作品。展览题目为《世界上的某个国度?》,这个空间自从去年九月举行了Ilya and Emilia Kabakov 回顾展后,就一直关闭。从那时起,俄罗斯艺术界就有很多谣传,据说切尔西足球队还牵扯了Garage的赞助人Roman

  • 杂志 PRINT 2009年3月

    雅克·维勒特莱的艺术

    汤姆•麦可多诺|Tom McDonough

    去年秋天,在蓬皮杜中心举办了雅克·维勒特莱(Jacques Villeglé)的创作展,这也是这位颇具影响力的82岁艺术家的首次重要的法国回顾展,展览的中心作品,是一个相对较小的《解拼贴:Algerie-Evian交叉》(Décollage,Carrefour

  • 杂志 PRINT 2009年3月

    凯瑟琳·奥比和空间任你游

    海伦•莫尔斯沃思|Helen Molesworth

    博物馆是改良的机构。比如说,这面墙上放着一幅Frank Stella, 另一面墙放着Morris Louis;这没什么不好。即使过去三十年里,学术界认为美学的选择不仅仅是风格上进步的证明,而且也具有伦理上的意义,而博物馆却依然会忽视这种张力所引起的不安,无论你是在画布上泼墨也好,还是在上面一笔一笔地去画也好,这都是有讲究的,而博物馆却依然会忽视这种张力所引起的不安。1989年惠特尼独立学习项目在纽约举行的“博物馆的欲望”不是个体的策展人、总监或托管人有意地要地要煽动出这种差异性来,而其实是意识形态构筑的庇护下,一种无意识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