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过剩的想象,无所事事的绝妙”展览现场,2016.

上海

过剩的想象,无所事事的绝妙

没顶画廊 | MADEIN GALLERY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1号
2016.03.19 - 2016.04.20

没顶画廊明亮的灯令七位年轻艺术家的作品都更具有“光”(aura)了。与很多为赋新辞强说愁的展览相比,“过剩的想象,无所事事的绝妙”来得很“素颜”。绘画和录像顺着墙面依次铺开,规规矩矩:逆时针从张佳星的拼贴画作《谢谢你》(2015)开始,包括了石佳韵的多幅主题和尺寸不一的油画,王新一带有3D软件渲染和日式动漫格调的动画,沈莘的三屏录像《形态脱逃:序 》(2016);而从屋顶悬吊而下的李维伊三角形喷绘作品《透视矫正系列二》(2014),散落在地板上的王芮的视频装置《过去,现在和未来》(2016),以及钟云舒的粉色装置《豌豆公主》(2016),则撑起了展览非平面的维度。似乎,这些登场的艺术家也不需要“粉墨”,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原本便如此:带有非常明显的个人印记,也联系着当下艺术界内被广泛热议的美学风格——即使他们的艺术语言尚不能说定型,那么也至少在创作方向上显露了端倪。

没顶画廊成立两年,这段时期也正是所谓的“后网络”(Post-Internet Art)和“后生产”(Post-production)在中国滥觞的时期。其实,画廊背后的推手徐震很敏感国际性的艺术动向,去年他在《Parkett》杂志中谈及了对上述两种艺术风格的评价,坦言他和没顶公司的创作实践甚至已在更早之前便采取了这些方法,只是没有采用这些命名。如此看来,选择呈现这些艺术家,没顶画廊是有“创作基因”上的考虑的,偏爱那些与其风格和方法相投的艺术家群体。策展人鲁明军将本次展览定位为“不想随波逐流一味地推崇某种时髦的趣味和类型,也无意策划一个带有某种美学倾向的展览”,而是“力图呈现一个相对丰富的面貌”。在这一点初衷上,策展人似乎做到了。实际上,在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变得更加日常,艺术与生活离得越来越近,可喜的是年轻一代艺术家对日常的审视却走得更远了。具体到这场展览,它以一种新鲜和酷的状态出现,艺术家们用细腻的观察和好奇心来对待今日现状,他们的实践透露出的非常私人化的品味和选择,这难能可贵。

不知为何,我总是想把展览的名字读成“无所事事的曼妙”,尽管原本的用词是“绝妙”。后来发现,这个名字竟是从“随机展览标题生成器”(Random Exhibition Title Generator)里抓取的。这让我感到这场群展不可避免地带有拼贴风格,这很好,恰恰去除了一种主导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