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刘辛夷,《信心国民》,2016,木框、亚麻布、丙烯,300×211×5.2 cm.

北京

刘辛夷:十万八千里

空白空间|White Space Beijing
北京朝阳区机场辅路草场地255号
2016.06.11 - 2016.07.31

步入在空白空间展出的刘辛夷最新个展“十万八千里”,最突出的感受是一种眩目的错位感。每件作品都明显地展露出一种相当出人意表的双重特质,冲击着观者对现实的确认和感知,以及调控现实的人类认知过程背后的运作机制。展出的各件作品彼此呼应,形成了一件向社会现状提出挑战的总体艺术作品(Gesamtkunstwerk),并给人一种置身于沉浸式装置中的感受——观者被悬置于限制(边界)场域与自由(流通)场域之间,而不仅仅是与某一件作品进行单独对话。展览的“边界”章节在视觉上由作品《复兴之路》主导。四个臭名昭著的中东独裁者形象被做成剪影置于四台道闸机之上,作为闸杆时起时落;和那些过海关时的边境闸机类似,这组作品同时带有威胁和放行的意味。剪影身上出现的同心圆图案也绝非偶然,它们提示了观者这些形象作为移动靶的属性,同时也暗示出上述中东政权以及广义上的权力临时性的本质。这件中心作品的四周是一系列作品,它们机智地营造出视觉及语义脱轨的效果。《九段肠》,用树脂做的香肠勾勒出一张高度敏感的南中国海区域地图,象征着肉欲和世俗世界对卓越的渴望;《乐园》则是一辆表面上天真无害的手推车,车上印有“Border Control”(边境管制)字样(该字样也可读作“Control Border”[管制边境])。同时展出的还有刘辛夷“大宗帝国”系列中的几件作品——多幅地图被镌刻在用以指代相应国家的不同动物的身体上。这些动物代表着所有国家共同面临的剥削——它们都被切割成块,像生肉一样在市场上等待售卖。

展览的“流通”章节同样富有视觉和思想上的冲击力,该章节由视觉化的转喻主导,借以向观者注入一丝怀疑。现场可以看到一件拼贴了现有国家和机构标志性装饰纹章并印有“United States of Confidence Passport”(信心合众国护照)字样的绘画装置——是否真的存在一个与之对应的国家?而当路透社和法新社等被呈现为摇摇欲坠的巨石柱,我们是否还应该相信这些貌似如远古巨石一般坚实的超大型媒体机构发布的新闻?如果我们(在自我介绍时)不写“我是查理”,而写“我是查理一世”,即那位因叛国罪而被处死的大不列颠及爱尔兰国王,一切又将如何?

在刘辛夷的作品中,事实与虚构交叠,常识遭到侵蚀,而宏大叙事(grand narrative)则被置于艺术家的放大镜下。尽管如此,艺术家却并未直白地给出自己的立场;相反,他邀请观者走入主动反思的场域,而不仅是被动静观。这种反思也许能够帮助观者意识到自己已受到的蒙蔽和欺骗。如果我们不能超越因批判意识的缺失而产生的隔离与禁锢,那么边境和“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就无多少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