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力
红砖美术馆 | Red Brick Art Museum
北京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
2024.10.29 - 2025.03.02
意料之中的,被电磁铁吸到上空的煤气罐掉了下来,落在钢制托盘上,发出巨大的声响,之前是数十个煤气罐沿着托盘的边缘旋转,煤气罐掉落后,旋转停止,煤气罐重新汇聚,上空的电磁铁缓缓下落,随机再选一次,如此往复。
如果声响可以看作此次展览的基调之一,那么展厅入口处的这件名为《不断旋转》(2024)的机械装置,让人想起半夜楼上重重摔落的第一只靴子。事情已经发生,醒来的人要么等待另一只靴子落下,要么继续睡去。
但在这里,连梦游都不可能,展厅里充满了现实的声响。不只物质之间碰撞的实在声,也有模拟从空中传来的声音:外观各异的六个半导体收音机围成一圈,间歇性地播放着不同国家的台标声,即便有的音乐旋律很短,却能让人在脑中立刻生成出一种集体主义的精神形象(《围成圆圈的半导体收音机》,2019)。
从不可见到可见,音乐之于形象之间到底源自对历史记忆的钩沉,还是对日常经验的提微?无论为何,这些形象一旦生成,就会如鬼魂一般,附着在展厅里那些机器装置的身上。比如,《两个同心圆的拖曳模式》(2024)中的两个机械臂,向观众演示着,如何通过钢丝操控氧气瓶围绕它们运转:拖、拽、拉、摔,时缓时急,不慌不忙,互不干扰。观众很容易将其视为一则寓言,从氧气瓶和机械臂上辨认出能够代入自身经验的形象。空旷的展厅如同空荡的舞台,台上的机器在“表演”,台下的我们作为人类,到底是应该庆幸有器物做“替身”,还是应该对机器所指向的工具理性更感恐惧呢?无论何种反应,都很难让我们与现实之间产生“间离”。
当然,这毕竟不是戏剧。不过,等到真的出现人的形象,展览反而重拾了反讽的距离。三频道影像《海上》(2024)设置了一幅灾难后的海上场景,一个套着救生圈的中产打扮的男人,泰然自若地做着面部护理、手机聊天、吃香蕉等与拯救自己脱离困境无关的事情。每次新的行为,都有一个宏大的开场,镜头穿过云层,自上而下地定位在男人那里,加上落日余晖的海面以及舒缓配乐,如同一个超级英雄正在享受劫后余生的安宁。
从某种意义上说,《海上》才是张培力此次个展的重心,不止于作品所在的空间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展览叙事拉回到日常生活无处不在的内在状态,这是一种对于“活着”的理解,也是我们理解看似荒诞却又反复出现的社会事件的生命奇点。此后,展览趋向于安静,回到对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排演。《三套间》(2024)如同预言:观众进入金色的牢笼,在最小的回旋余地间,被迫等着另一只靴子落地。
文/ 孙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