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6 results for: 列斐伏尔

  • 杂志 PRINT 2022年4月

    潜能

    陶西夫·诺尔

    过去十年,巴勒斯坦艺术家巴塞尔‧阿巴斯(Basel Abbas)和茹安妮‧阿布-拉赫梅(Ruanne

  • 专栏 COLUMNS 2019.03.16

    错位的身体:在城市建筑与艺术的交汇处

    安静(Lee Ambrozy)

    新的空间实验浪潮正在当代艺术、建筑和日常经验的交汇处涌现,北京、上海、广州等“巨型城市”的艺术家将居住在都市飞地的心理和生活现实转化为艺术。虽然在装置艺术这一媒介中,空间处理似乎是意料之中,但中国巨型城市的各种条件促成了一条有趣的进化轨迹。本文将讨论近年发生在北京的三场展览和一个项目,建筑、空间、身体与空间的关系,以及既存的材料或条件在其中均被作为商品处理。此处的空间是从最宽泛的列斐伏尔意义上来理解的——从有机都市到基建空间

  • 新闻 NEWS 2017.02.03

    士兵向一名持刀男子射击后卢浮宫因恐袭警报停止开放

    3日,一名男子在卢浮宫博物馆外面挥舞大砍刀并大喊“Allahu akhbar (安拉是伟大的)”,他在袭击一名士兵后被射了五抢。这次袭击被总理伯纳·卡泽纽夫称为是“恐怖主义性质”,《电报》的Rory Mulholland和Louise Burke报道。

    当时,法国巡逻兵拦截了一名携带两个行李的人,他试图进入位于博物馆地下的商店。 “就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5.04

    梁志和:请按钮……瞻前顾后

    刘旭俊

    在人类肉眼所见的世界里,恐怕只有蚂蚁才能勤劳地生存于如此拥挤的生活环境里。在大陆人看来,香港人的生活与蚁族无异:地少人多,人口密度大,人均享有空间小,在这个早已不是租界的地方,香港人不论贫富群租在逼仄局促的城市空间里。不同的空间形态必将塑造出不同姿态的空间感,在香港,空间把人感知世界的方式压榨成了蚁居视野,这方面艺术家也不例外。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4.04.22

    何岸:是永远不是

    韩丽

    艺术家何岸此次个展“是永远不是”对魔金石空间的原有展厅结构进行了局部的模仿与重塑,展厅的地面由于地砖的覆盖而被抬高,天花板也因全面复制下沉而加剧了展览现场的压迫感。空间中的一切意象都悬而未决——被机油缓慢渗透的地砖裂隙、散落其间的黑色电线、墙角上等距间隔的无序数字、零星坠地的白炽灯以及反光板配合着掺杂着多种气味的浑浊空气——却又似乎暗示着末日时分的倾颓与衰败。下降的白色幕墙与上升的黑色石块形成视觉上的呼应,而也就是这两块被墨汁侵染过的黑色长方体填充了另一规整展厅的大部分空间,它们闭合的占领方式提示着这一空间的绝对私密性,整个展览以暧昧的方式邀请但又拒绝人们的进入。

  • 所见所闻 DIARY 2011.01.21

    赶走炒家 留住用家![香港]

    吴维

    艺术区遭遇商业转型、涨租,艺术家面临逼迁并不是中国内地的专利,在香港也时有发生。今年1月,在一年一度的“伙炭艺术工作室开放计划”期间,华联工业中心楼下拉起“赶走炒家 留住用家”的横幅抗议商家在政府活化工厦的政策鼓励下炒高工作室租金。火炭是沙田新市镇的主要工业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