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10 results for: 吴文光

  • 专栏 COLUMNS 2017.02.03

    马然:2016年度最佳

    马然

    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IDF),2016年5月6日-5月15日

    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创立于1998年)终于2014年成为“电影中心”的一部分,也因此有了更加稳定的影展选片人团队。所以16年这一届应当被看作是策展团队经过耐心等待与准备后更从容的一次演练。较之个别作品,我更在意的是TIDF如何利用它的政治地理位置以及选片的自由度、开放性为华语作品,尤其是各方独立纪录片开创展映空间,尤其是让大陆导演在北京宋庄或昆明的“云之南”之外有直接对话华语观众的可能性。这一年,吴文光策划并参与的

  • 专栏 COLUMNS 2016.05.10

    论“新”

    马然

    作为双年展的台湾国际纪录片影展(Taiwan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6.04.27

    曹斐个展

    顾虔凡

    身份问题(包括女性,中国,甚至细化到地方性的广州)似乎并不对曹斐造成太大困扰。开幕演出上,舞台成了刺激食欲的广式烧腊餐厅,PS1的穹顶投影着各种旋转的食物。她与10年前曾有过合作的本地中国城乐队Notorious MSG一起蹦跳,先是打扮成穿围兜的点心妹,把包子抛向观众,之后又戴上状元帽,一身红火的唱起了《上海滩》——在纽约的曹斐扎入文化符号的陈列和身份的刻板印象当中,好像在说,既然避免不了标签,那就干脆尽兴的出演。

  • 专栏 COLUMNS 2015.09.22

    实验剧场30年

    钟若含

    “实验剧场

  • 新闻 NEWS 2015.05.08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民间未来”开幕

    威尼斯当地时间5月7日15时, 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民间未来”拉开了帷幕。 中国文化部副部长丁伟、中国驻意大利大使李瑞宇、文化部外联局副局长赵海生、中国驻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张建达、威尼斯双年展组委会主席保罗•巴拉塔、威尼斯代理副市长塞尔焦•庞波尼奥、威尼斯基金会主席朱利亚诺•塞格里、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阎东以及中国馆策展团队北京当代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崔峤、参展艺术家谭盾、刘家琨、陆扬及吴文光等600余位艺术界人士和新闻记者出席了开幕式。

  • 专栏 COLUMNS 2013.05.28

    复调的现实与离散的族群

    周昕

    沿袭纽约市现代美术馆(MoMA)电影部始于二战前的国际主义视野以及纪录电影传统, 一九九七年中国当代纪录电影作品以“后广场第六代录像作者”身份首次在美国公开亮相。时值吴文光应亚洲文化协会(Asian Cultural Council)邀请在纽约访学,评论兼策展人Bérénice Reynaud促成中国当代纪录片在MoMA的首次展映。而后,在二零零一年起始于纽约大学电影学系的“真实中国(Reel

  • 专栏 COLUMNS 2013.01.07

    年度观影五佳:余娟

    余娟

    年终岁末,总要盘点些什么。上交所盘点股市,老板盘点收益,而我们这些小民悉数年内看过的佳片则成了工作之外的乐趣。由于总所周知的原因,今年独立影展举步维艰。看新片的机会大大减少。因以研究纪录片为主,所以喜欢的佳作皆属纪实范畴。另外,纪录片有其制作时间的要求,尤其是独立制作人更往往把时间作为品质的标准之一。因而,每年作品产量的不定性也就情有可原。以下是我本年度观影过程中,个人最喜欢的五部纪录片。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10.09

    速度与激情

    杜可柯

    邱志杰为本届上海双年展绘制的“重新发电地图”错综复杂,四个以Re打头的英文单词(Resource, Revisit, Reform, Republic)分别对应“溯源”、“复兴”、“造化”、“共和”四大部分。尽管中英文意义上存在微妙的出入,观众也不一定有耐心仔细考察这张像集成电路一样密密麻麻的手绘地图,今年的双年展的确跟往年大不相同。

  • 专栏 COLUMNS 2012.08.11

    自我授权与记忆的可能

    王小鲁

    (本文系作者在2012年1月28日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进行的一个论坛上的发言,本次论坛主题为“Memory and the witness in chinese language cinema”)。



    每个人每天都在记忆和看,但是如果不能获得一个公共交流的空间,那一切只是一个生物性的活动。 在过去的中国,记忆和历史都是被国家的统一意志书写的。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4.04

    出云南记

    段凌宇

    二十多年前吴文光拿起摄影机开始《流浪北京》的拍摄时,他也许并没有意识到自已为当代中国这一特殊的艺术现象和艺术群体——北漂艺术家留下珍贵的历史记录。如今,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是世界各大艺术节的常客,离开与回归似乎对个人生活和艺术创作都不再如此重要。近日由云南籍艺术家叶永青策划的群展《出云南记》重新唤起了我们对这一现象的思考。

    “迁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