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4 results for: 展望

  • 专栏 COLUMNS 2024.02.21

    风景论再考

    平泽刚

    1. 松田政男的风景论

    自从明治维新以来,日本现代化高速发展,围绕新的时代里新的风景,各种论述也迅速发展。然而,从1960年代末至1970年前期,一个与从明治初期到战后发展起来的国家主义性质的风景论述完全不同的新理论逐渐成形,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议。这便是由电影评论家松田政男(下记松田)、电影导演足立正生(下记足立)、编剧佐佐木守(下记佐佐木)、摄影师中平卓马(下记中平)等人所提出的“风景论”。

  • 新闻 NEWS 2024.02.12

    克利夫兰FRONT International三年展宣布停办

    克利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FRONT International组织方于2月9日宣布永久停办该活动,并取消2025年的展览。

    FRONT International创始人兼执行董事、慈善家弗雷德·比德威尔(Fred Bidwell)和董事会主席海伦·福布斯·菲尔兹(Helen Forbes

  • 新闻 NEWS 2024.02.01

    第六届爱知三年展公布名称和主题

    爱知三年展(Aichi Triennale)组织方公布第六届三年展主题和名称,展览将于2025年9月13日至11月30日举办。本届展览名称为“灰烬与玫瑰间的时刻”(A Time Between Ashes and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4.01.08

    元素小说

    张营营

    受意大利化学家/作家普利莫·莱维(Primo Levi)借化学元素隐喻和回顾二战期间自身经历的著名小说《元素周期表》启发,MACA美凯龙艺术中心的展览“元素小说”以自然元素为线索,串联起了一系列批判性的社会叙事,在一个对消费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日益不信任的时代里,对现存的种种不公正和不安定因素提出了叩问和反思。参展作品倾向于摒弃机器驱动的精确性和批量生产的商业主义,转而强调一种以有机形状为基础的自然的、有节奏的美学。

  • 所见所闻 DIARY 2023.09.22

    首尔不伤心

    凯特·萨顿(Kate Sutton)

    20 世纪 30 年代,一位眼光独到的开发商开始在首尔市中心三清洞进行房地产开发。这里的北村曾是一个拥有将近600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直到这个开发商在新一轮的城市发展中使用现代材料来建造韩屋,才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北村韩屋村”。现在这里充斥着各种高档住宅,而狭窄蜿蜒的街道也成了游客必去之处。

    在首尔艺术周的周一,Various Small

  • 新闻 NEWS 2021.11.18

    纽约斯托金艺术中心任命诺拉·劳伦斯为艺术总监和首席策展人

    纽约斯托金艺术中心(Storm King Art Center)宣布任命诺拉·劳伦斯(Nora Lawrence)为艺术总监和首席策展人。已经在这间户外雕塑中心担任了十年策展人的劳伦斯将成为该机构首位艺术总监。她将于2022年1月就任这两个新职位,负责监督博物馆的策展计划、购藏、特定场地委托项目、临时展览、出版物和档案。自1974年以来一直担任馆长的大卫·R·科伦斯(David

  • 杂志 PRINT 2020年12月

    到外面去

    汉娜·布莱克

    所有的暴乱都闪耀着世界-历史的光芒,但因乔治·弗洛伊德而起的反抗则格外耀眼,因为它们打开了世界的大门。暴乱通过证明其可能性从而拯救了社会生活,我们在户外戴着口罩站在一起,并没有被疾病击中。这些暴动重建了居所的“外部”,同时也激活了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外部”。在暴乱前,甚至在疫情前,我们的生活与他人的生活似乎是完全隔离开的。

    外部的打开

  • 所见所闻 DIARY 2019.12.19

    长沙经验

    王丹华

    “今天天气好晴朗…”早上十点,“艺术长沙”的大巴徐徐启动,领队用清亮的山地嗓音唱起了歌。歌声被众人打断后,她仍然保持了职业态度,继续热情讲解长沙的历史文化娱乐。

    到达全天活动第一站——美仑美术馆时,美术馆所在的湖南美术出版社大院里已经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逾百人。大家都是为陈淑霞与尹秀珍双个展而来。在宋冬策划的尹秀珍个展“废园”现场,作品

  • 专栏 COLUMNS 2019.10.24

    认知局限

    杜可柯

    2000年前后,亚洲各大城市涌现的三双年展为观众呈现的还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超越边界”(1995年光州双年展)、“都市营造”(2002年上海双年展)、“无法无天”(2000年台北双年展)、 “大浪潮-面向新的综合”(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08.11

    即将到来的世界

    Andrey Shental

    重量级展览“即将到来的世界:生态作为新政治2030-2100”(The Coming World: Ecology as the New Politics 2030-2100)展望的是一个不太遥远的未来,不过这个关注环境议题的展览却是发生在一个该国总统认为气候变化可带来经济效益的国度。 “即将到来的世界”既囊括了现实的、悲观的预测,也包含了对地球另类共存方式的乌托邦愿景。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06.05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尚端

    由巫鸿联合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中国、韩国、南亚及东南亚艺术部总监利特尔(Stephen Little)与中国和韩国艺术策展助理林瑞娜(Susanna

  • 专栏 COLUMNS 2019.02.08

    卢迎华:2018年度最佳展览

    卢迎华

  • 专栏 COLUMNS 2019.02.04

    苏珀琪:2018年度最佳展览

    “当我们谈论艺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从繁华走向虚幻,虚幻走向荒芜,又回头走向繁华,这是艺术行政与策展工作无尽的路,当筋疲力竭地参加完无数的开幕、晚宴、VIP活动之后,脑中常浮现这问题。当然,歌舞升平无法盖过艺术展览所发出的严肃之声。请容我无法为艺术排名,因为它不是运动联赛,我其实更想称呼它们“2018年的展览们”——仅是我与各位分享几个2018年让我印象深刻的展览。

  • 新闻 NEWS 2019.01.24

    新加坡双年展公布2019年标题

    新加坡美术馆(SAM)今天宣布了第六届新加坡双年展的标题和主题。展览名为“正确方向的每一步”(Every Step in the Right Direction),将探讨人类境况,以及对希望的感知如何成为变革的催化剂。双年展由艺术总监帕特里克·弗洛雷斯(Patrick

  • 采访 INTERVIEWS 2018.12.23

    苏伟

    姚梦溪

    2017年年底北京寒冬之后,某些秘而不宣的东西呼之欲出,或许是一些与社会形成逻辑紧密相连的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对于文化工作者来说,连接和重看文化生成的原因和文化生产同样迫切。中间美术馆正在展出的“想象·主流价值”试图重新打开文化生产彼此间的界限,进而在不同的历史时刻相互审视。本文中,联合策展人苏伟详述了展览主题产生的经过和背后的观念框架。“想象·主流价值”将持续到2019年3月24日。

  • 所见所闻 DIARY 2018.12.10

    处女地和乌托邦

    郭娟

    在韩国水原市立公园美术馆(Suwon I’Park Museum of Art)举办的“欧亚乌托邦:附言”(”Eurasian Utopia”: Post Scriptum)是哈萨克斯坦政府发起、由哈萨克斯坦国家博物馆策划的“聚焦哈萨克斯坦”(Focus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11.19

    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1976-2018)

    郭芸

    策展人巫鸿将中国当代摄影四十年分为四个部分,“民间摄影社团和展览的浮起”(1976-1979)、“摄影新潮”(1980-1989)、“实验摄影”(1990-2006)和“实验摄影机构的发展”(2007-至今)。展厅内百来位摄影师的作品按照年代顺序陈列。穿梭其中,不难发现中国摄影师的创作视角以及创作方法的丰富变化。

    中国当代摄影的开端与

  • 新闻 NEWS 2018.04.13

    克里斯·德尔康辞去柏林人民剧院总监职位

    柏林市今天公布了一份声明,克里斯·德尔康(Chris Dercon)与文化议员克劳斯·雷德瑞(Klaus Ledere)达成共识,德尔康辞去其人民剧院(Volksbühne Theater)总监的职位。

    德尔康的任命在

  • 专栏 COLUMNS 2018.03.06

    水军、午餐肉与外围法西斯主义

    张涵露

    被废除功能、成为历史文物及公共艺术的坦克,分分钟从它的基座上开下来,加入新的战争;正在展出着某一历史议题的博物馆,分分钟有难民涌入,成为避难所;金融危机或政体坍塌导致某一货币贬值时,当红艺术家的抽象画分分钟成为替代黄金,确保其拥有者维持着世界1%富豪的地位。这是希托·史特耶尔(Hito Steyerl)在其新书《免税艺术:行星内战时代的艺术》(Duty

  • 杂志 PRINT 2017年12月

    这一年的天气

    凯勒·伊斯特林 | Keller Easterling

    [[img1]]

    天气是黑魔法。但人类的建造物是真实的。天气威胁着诸如建筑、基础设施等物体的稳定性。这些固态物体照理说不会飞走,也不会烧毁或飘离。包围着它们的空气、水和大气甚至应该看起来是隐形的,这样悬停其中的物体才能作为财产显得更加真实可触。对于同样这批物体,银行可能用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数学公式将它们包裹起来,最后让它们变得一钱不值,不过,说到底还有什么比全球金融理性又实际的操作更加可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