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74 results for: 展望

  • 新闻 NEWS 2010.04.15

    光州双年展第二届国际策展人培训班(2010年8月9日-9月5日)

    光州双年展第二届国际策展人培训班

    2010年8月9日-9月5日

    申请截止日期:2010年5月4日

    http://gb.or.kr/?mid=main_eng媒体报道: Facebook | Delicious | Digg | Twitter |

    赞助:光州双年展基金会、光州大都会美术馆

    项目主持:Yongwoo Lee

    总监

  • 所见所闻 DIARY 2010.03.27

    在时间中行进[沙迦]

    Kaelen Wilson-Goldie

    沙迦一年一度的三月会议(March Meeting)举办至今已是第三届。今年会议的大明星是一个叫做Barrak Alzaid的年轻行为艺术家。在会议进行的三天期间,他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依靠两块用粉红荧光笔写成的小小标牌——一块上写着“还剩两分钟”,另一块上写着“请停!”——将五十个发言人和两个主题发言人(文学学者Abdelfattah

  • 杂志 PRINT 2010年2月

    傅丹的艺术

    卢吉•法斯 | Luigi Fassi

    1973年1月27日,在巴黎美琪大饭店的国际会议中心,越战正式宣告结束。在宽敞的会议大厅里,美国、北越、南越和越共代表签署了《巴黎和约》。身着黑色正装的政客们表情肃穆,沉默地完成了这一程序,《纽约时报》的一位记者,说起当时的气氛“如窗外巴黎的天空一般阴郁”。人们之所以有如此心境,是因为大家对于和平是否可以保持下去,持普遍怀疑的态度。当然,实际情况也确实未遂人愿。

  • 杂志 PRINT 2010年1月

    卢克•图伊曼斯

    乔丹•坎托 | Jordan Kantor

    卢克•图伊曼斯(Luc Tuymans)的绘画创作为一代艺术家在观念性和物质性上划出了重要的界限。他虚拟的绘画风格以及对我们零散而偶然的历史经验的审视,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手法,在观念和形式之间达到强制性的融合。这位五十一岁的比利时艺术家如今处于事业中期,最近一段时间里,成为了一些重要国际展的常客,而每场展览,都展现了他略微不同的另一面。一些强调的是他的创作手法,一些突出的是他诗意性的形式主义,而去年九月在Wexner艺术中心的展览,则集中体现了图伊曼斯对历史主题的介入和处理。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11.22

    蓝顶日记

    卢婧

    蓝顶美术馆在今年年初刚刚开馆,此次创稿、小品展展出的是近20位蓝顶艺术家的架上绘画草稿、小幅练习作品、装置的策划文献等等。何多苓在画草稿时首先在画纸上再度画出边框,其中一幅草稿中有宽度修改,由此可见这是艺术家近期确定画面尺寸的一种习惯方法;郭伟的几幅布面丙烯草稿人物轮廓已经明晰,将其置于与画面底部颜色相同的木凳上展出,细节中显心思。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9.11.11

    泰康空间-草场地新空间开幕首展

    景晓萌

    泰康空间入驻草场地,开幕首展即以双展览的大手笔拉开新空间的序幕。 《51㎡:1# 赵赵》和《泰康收藏摘要》,两个展厅,两条线索;一则是对既往中国美术史历程的回顾,二则是对当代艺术创作状态的展望。

    《51㎡:1# 赵赵》贯彻了泰康空间一贯坚持的对当代艺术的鼓励。“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11.01

    另一次碰撞 [北京]

    任兰

    2009年10月10日中午,英国艺术家安东尼•葛姆雷(Antony Gormley)在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了一个讲座,盛名之下,座无虚席。

    这位因“亚洲土地”艺术计划而广为中国同行所熟知的艺术家,此次是在常青画廊呈现自己在北京的第二个个展。第一次是“亚洲土地”的巡回展,展出地点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艺术空间”。当时展出了安东尼•葛姆雷与几百位广州象山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一起制造出的二十二万个手掌大小的红土泥人。“那是一个集体性的项目,而这个展览(“另一个奇异Another

  • 所见所闻 DIARY 2009.08.11

    两湖对垒?[广州]

    吴建儒

    《两湖潮流——湖北•湖南当代艺术展》7月31日早上在广东美术馆开幕。展览属于广东美术馆“’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的第四站,继东北、西南和广州站之后,策展团队仍然选择以地域作为呈现标准,梳理’85以来的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脉络。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是彭德、邹建平、沈伟和郑娜,该团队的分工很明确,各管各省,彭德和沈伟负责湖北部分,邹建平负责湖南部分,郑娜作为广东美术馆的新生力量,很好地平衡了各方的力量,使美术馆展览看起来一如既往地专业。值得注意的是,展览除了可以看到两省艺术家的新作品,同时也可以看到不少85时期艺术家的阶段性作品,这无疑增强了展览的历史感和学术性。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11.04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任兰

    11月1日,徐震个展“可能性第一”于长征空间开幕。

    漫长的布展期,免不了在局上见到徐震。为了保持“婴儿”式的新鲜与无知,我刻意没有打听任何展览信息。结果,一进漆黑寒冷的外展厅,我这个“婴儿”就抓狂了:看也看不清,拍也拍不了。是的,我看见一个太空舱,舱口悬挂着一颗转动的蓝色地球,另一面墙上镶着四块监视屏,可以看见有人在舱内活动。抓住黑暗中漂移过来的一个人影,Waling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9.19

    外滩交易者 [上海]

    David Velasco

    林明珠在跟她的工作人员发火——或者说,起码表现的是这样的,她在厨房里大喊,摔门,不时在走廊里生闷气。对于这位对比窗画廊幕后的著名艺术操盘手而言,世界就是她的舞台,她随时可将之玩弄于股掌之间。她所举行的盛大宴会以及她对艺术的兴致勃勃早已被人熟知,从某种程度上讲,她似乎体现了--甚至可以说,她就是充满商业气息的上海艺术界的血脉与能量。巴塞尔的总监Marc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08.05.30

    展望:园林乌托邦

    许芳

    展望从九十年代的创作至今,一直对金属材料和科技手段情有独钟,以此完成他一个又一个新奇和感性的观念。也许是在政治中心成长的原因,他的作品内涵并不触及敏感话题,更多的是制造视觉上的奇迹。

    名为“园林乌托邦”以五光十色的《补天石》开场,令人感到别样的气氛,补天石像高级珠宝一样在水晶盒子里旋转,吸引着观众的眼球。占领美术馆主厅的《园林乌托邦》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5.18

    人气园林,娱乐乌托邦[北京]

    胡铨

    这场名为“园林乌托邦”的展览是中国美术馆少有的一次非架上绘画展览,再联想到几个月后从古根海姆移师而来的蔡国强个展。人们已经可以看到这个已建馆四十多年的“老人”在

  • 杂志 PRINT 2008年4月

    Frieze艺术博览会创始人访谈

    Tim Griffin

    Frieze艺术博览会于2003年由英国艺术杂志Frieze的出版人Amanda Sharp 和 Matthew Slotover 创办,博览会也因杂志而得名。该博览会非常独特,打破了传统博览会仅仅设立展厅的界限,还举行演讲和表演活动,接受一些当代最优秀的艺术家和思想家的项目委托。该博览会在收藏家和大众之间,取得了成功,2005年销售额5千7百万。去年十月,参观量接近7万人次。由于它的成功,很多人认为它是将伦敦变为世界艺术中心的关键所在。Artforum的Tim

  • 杂志 PRINT 2006年11月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

    田霏宇|Philip Tinari

    [[img:1|left]]

    2000年,上海双年展开始有意识地从地方性美术展往国际展览方向走,并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圈及其背后机构体系的一个索引。那年是第三届双年展,也是首次有国外艺术家作品亮相的一届。当时,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作品和众多中国水墨画放在一起,以显示上海,乃至中国已经开始登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