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21 results for: 胡晓媛

  • 新闻 NEWS 2023.11.25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签署2024-2029合作续约协议

    2023年11月24日,上海西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与法国乔治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达成新一轮五年展陈合作关系,在外交部长王毅与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卡特琳·科隆纳(Catherine Colonna)的见证下,西岸集团董事长李飞宇与蓬皮杜中心主席罗朗·乐朋(Laurent Le Bon),在北京正式签署2024-2029合作续约协议。

  • 所见所闻 DIARY 2022.11.16

    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

    btr

    今年的上海艺术周让我想起三年前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愿你活在有趣的时代”。这不仅是因为在油罐艺术中心看了埃德·阿特金斯(Ed Atkins)的展览“无用之物”后所激发的记忆蒙太奇,而且更像是在见证一连串带着后见之明看或许并不太过出人意料的现实事件后,顿悟般看清了这句暧昧不明如同谶语般的祈使句被解签后的样子。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21.12.15

    胡晓媛

    贺潇

    正如人造物——瓮的稳定与自然物——沙的可流动性之间存在着对比和矛盾,而“瓮中沙”又提示着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胡晓媛在此次个展中试图呈现的微妙平衡也超越了二元对立的图示,将观者带入了一个需要高度专注、细腻的感知场域。

    在“静置世”这个全新的系列中,胡晓媛第一次使用了整块的大理石和钢。更具体积感的硬质材料为这个系列增添了“重量”,用艺术家自己的话说,令它们看上去像是“被拆解了的‘安定’所转化成的纪念碑一样”。《静置世

  • 所见所闻 DIARY 2021.11.26

    淡季

    李佳桓

    上一次写上海艺术周的“所见所闻”还是2019年,一片疫情前歌舞升平的繁荣景象。现在疫情已经持续了两年,本地艺术圈乍看上去是马照跑、舞照跳,然而这之外的世界却越发地遥远了:多数持外国护照的人仍无法入境,一度弥漫艺术周的国际化氛围走向低迷。去年这个时候,我们还在指望到今年一切都能够恢复“正常”,这愿景显然是没戏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混合了漠然和疲惫的情绪(至少在我所在的圈子里如此)。

  • 新闻 NEWS 2020.05.13

    首届希克奖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2020”结果公布

    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的M+视觉文化博物馆于5月13日宣布,香港艺术家杨嘉辉(Samson Young)凭借装置作品《消音状况#22:消音的柴可夫斯基第五交响曲》成为首届希克奖得主,评审团表示,“杨嘉辉以幽默元素,促使观众将注意力集中在通常被忽视或忽略的事物上,并对音乐本质和集体宏图提出质疑。通过消除主导声音,作品反映了当前政治动态的种种元素。”该装置作品目前与其他五位入围艺术家(分别是胡晓媛、梁硕、林一林、沈莘、陶辉)作品一同于M+展亭“希克奖2019“展览中展出,展期至2020年5月17日。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9.06.05

    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尚端

    由巫鸿联合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中国、韩国、南亚及东南亚艺术部总监利特尔(Stephen Little)与中国和韩国艺术策展助理林瑞娜(Susanna

  • 新闻 NEWS 2019.03.29

    首届希克奖公布入围艺术家名单

    3月29日在香港会展中心,M+公布了入围首届希克奖的六位艺术家名单,他们是:胡晓媛、梁硕、林一林、沈莘、陶辉和杨嘉辉。

    这六位艺术家将于2019年12月6日至2020年4月13日期间在西九文化区M+展亭展出过往两年的作品,展览将由M+视觉艺术希克资深策展人皮力博士策划。最终评选结果将于2020年1月公布,获奖艺术家将被授予50万港元奖金,其他五位入围艺术家将各获得10万港元奖金以鼓励他们的未来创作。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8.01.31

    胡晓媛

    贺潇

    作为三部曲系列展览的第二部分,胡晓媛最新个展的题目“草刺”和2015年首展“蚁骨”一样,都让人联想到艾米丽·迪金森(Emily Dickinson)的诗歌,其独特的语言结构——稚拙的语法和晦涩的词意——可能就是艺术家所谓的“药引子”。换言之,展览题目以及作品均可被视为散落于展厅中的线索,看似匪夷所思,却暗暗引导观众探询这些语域可能打开的不同维度。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6.15

    不止于风景

    杨北辰

    从上海去南京的途中,夜晚和薄雾同时随高速路延伸,水汽被体量不同的车辆冲散时留下各异的氲痕。穿行在这中国最富庶的区域,“风景”几乎是看不见的,倒不是因为黑暗,而是你只能看到一座接一座的城市在车窗旁呼啸而过:苏州,无锡,常州,丹阳,镇江。路网将这些名字中都充满风景的城市串联起来,发达的城市带与交通体系却令人无法察觉她们之间的边界与差异——有时你甚至会认为自己并没有移动,而只是无缘故的滞留在上海的某处远郊。和开车的艺术家李竞雄谈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话题,在三百多公里的旅途中这是抵挡困倦的唯一方法。

  • 所见所闻 DIARY 2016.05.10

    影子不说谎

    刘倩兮

    五一节前夕,在上海连续多日的阴冷天气后,首次达到了近30度的高温。我来到位于世博园的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真实的假像”展览开幕。比起这个略显复杂还带通假字的中文展名,我大概更喜欢它的英文名“影子从不说谎”(The Shadow Never

  • 新闻 NEWS 2016.04.07

    第十届AAC艺术中国三大奖项入围名单揭晓

    雅昌艺术网报道:第十届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日前公布三项大奖入围名单。本届AAC艺术中国由黄专教授担任评选委员会轮值主席,巫鸿教授担任学术总监,“年度艺术家”、“年度青年艺术家”、“年度艺术出版物”三项大奖获奖名单将于5月16日揭晓。

    第十届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11.27

    胡晓媛:蚁骨

    杨紫

    北京公社一进门的大展厅明晃晃一片。胡晓媛拿生丝作为材料,将其整齐的钉在粗粝质地的木条上,再涂画上一层木头的纹理,选用钢筋、木质支架或墙面固定它们。高低有致的布局引导观众不断调整观看角度,在重重指引下,他们的眼睛开始变得敏感,既能享受到放大和激活的微小之物的美,又能在短时间内抓到展览的骨骼,这是胡晓媛擅长的节奏。展览“蚁骨”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 新闻 NEWS 2014.05.22

    2014台北双年展艺术家名单公布

    2014台北双年展公布参展艺术家名单。共有五十一个国际艺术家和团体参加。主题为“剧烈加速度”,举办日期为9月13日至明年1月4日。其中包括琼•乔纳斯(Joan Jonas),斯特林•鲁比(Sterling Ruby), 卡米拉•亨罗特(Camille Henrot), 工藤哲巳(Tetsumi Kudo), 杨海固,胡晓媛等。

    名单如下:

  • 所见所闻 DIARY 2013.04.15

    重整旗鼓

    窦子

    也许是巧合,转型后的“伊比利亚”同样选择了在4月开幕,并更名为“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以下简称蜂巢)。自2008年4月创办以来,它便一直处于各种变动之中,而这次改变则比较彻底,解决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2012年西班牙警方的“帝王行动”曾一度把伊比利亚推上风口浪尖,成为舆论焦点;而对这次重新开馆后的动向,业内也是非常关注:彻底终结了之前与西班牙国际文化艺术基金会的合作,完全转为国人独资,机构也从以前的非营利性质正式转型为商业画廊。

  • 所见所闻 DIARY 2012.06.06

    千吻之深,犬夜静躁

    窦子

    6月2号成人儿童节这天,我们在798泛起滚滚尘土的路上奔赴滚滚红尘中的 “千吻之深”。经过“东八时区”时看到昔日的书店已改为日本料理餐厅,感叹元老级的艺术书店竟也关闭了。

    提前到空间站看候勇个展时观众还不多,策展人付晓东正在给王维薇介绍着作品。这是候勇近两年来创作的一组新作,虽然表面看上去题材没太大变化,仍是水的系列,但是这次所有的作

  • 新闻 NEWS 2011.12.06

    新博物馆宣布三年展参展艺术家名单

    新博物馆近日宣布了第二届博物馆三年展“无法管制的”(The Ungovernables)的参展艺术家和艺术团体名单。本次三年展由Eungie Joo策展,展览的题目源于“ungovernablity”一词,根据新闻稿,这个词源于带有轻蔑意味的术语,用于描述不受管制的“本地人”,在此演变为一种内部的反叛和自决。三年展强调的是六七十年代独立和革命运动之后的那一代人的急迫性。

  • 新闻 NEWS 2011.05.03

    《艺术论坛》批评奖获奖名单公布

    《艺术论坛》中文网站首届批评奖于去年正式启动。该奖项旨在为青年学子及批评家提供一个用中文展示写作才华的平台,促进中国批评界独立话语的发展。

    经过评委们数月斟酌和评选,《艺术论坛》批评奖获奖名单现公布如下:

    一等奖:翁笑雨,获奖作品:《与档案共事》

    二等奖:李晟曌,获奖作品:《卷入思想史的当代艺术:厦门达达》

    三等奖:丘新巧,获奖作品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2.20

    北京之声: 在一起或孤芳自赏

    Lee Ambrozy

    仅从题目看,“北京之声: 在一起或孤芳自赏”就表明,这座城市在文化上的强势与丰富足以举办一场纵览一年来重要艺术潮流的展览,而今后的年度计划展也由此拉开帷幕。这次展览近乎该画廊及其艺术家的年鉴,然而,概括北京的情况谈何容易,因此这样雄心勃勃的计划也绝非易事。宋冬占据了展厅空间的作品《胡同》(2010)是对老北京街巷的浪漫阐释,而史金淞的《北皋村525号甲3》和《甲4》,取自近期艺术区拆迁中的残砖断垣。因此,这些作品之间的联系也就不言而喻了。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10.03

    胡晓媛

    刘溪

    胡晓媛的作品总是有多样化的特征。从2003年“N12”群展开始,这位艺术家每年的作品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此次个展中所展出的四组影像作品都是她于去年和今年两年间完成的。也是她首次大规模展出使用影像这种新媒材制作的作品。但是,不同于那些因循守旧、对形式改变慎之又慎的艺术家,对胡晓媛来说,新的媒材永远不是问题。她有一种内在的占有与控制力,使她面对材料呈现出一种安静的强大。这令她最具有试验性的作品,也不失自然感。胡晓媛很少会受控于材料,也正因如此,她获得了一种自由。这是种能力。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0.03.22

    七个年轻艺术家

    刘军

    装置作品、架上绘画、雕塑、综合材料,以及影像,北京公社推出的七个年轻艺术家携各自所擅长的风格开展了。展览中作品所用媒介并不鲜见,但年轻艺术家用他们自己的理解重新进行了阐释。空间的一面墙被艺术家胡筱潇用废旧报纸拼贴成微风吹动垂柳的样子,正对面则是胡晓媛的装置绘画作品,一个我们常见的旧时储衣柜,原本的玻璃被绢所替代,取而代之的是艺术家用水墨细致描绘出的各式衣物和饰品。空间中央一个黑色的发声装置搜集了艺术家赵要在日常生活中由身体内部发出的不同声音,诙谐中透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