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9 results for: Lee Kit

  • 专栏 COLUMNS 2019.02.04

    苏珀琪:2018年度最佳展览

    “当我们谈论艺术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从繁华走向虚幻,虚幻走向荒芜,又回头走向繁华,这是艺术行政与策展工作无尽的路,当筋疲力竭地参加完无数的开幕、晚宴、VIP活动之后,脑中常浮现这问题。当然,歌舞升平无法盖过艺术展览所发出的严肃之声。请容我无法为艺术排名,因为它不是运动联赛,我其实更想称呼它们“2018年的展览们”——仅是我与各位分享几个2018年让我印象深刻的展览。

  • 所见所闻 DIARY 2017.11.10

    中国、亚洲或其他?

    袁佳维

    2013年时我在上海外滩美术馆实习,很清楚地记得“HUGO BOSS亚洲艺术大奖—中国新锐艺术家”的开幕上,李燎在拿到五万元制作费后立刻上交给了未来岳父,真的就像是一个奋斗于华强北的有志青年,那么迫于证明自己;而我自己则作为开幕志愿者在六楼看护李杰(Lee Kit)的作品《是这个。》(This is

  • 采访 INTERVIEWS 2016.08.08

    李杰

    Samantha Kuok Leese

    李杰(Lee Kit)是一名生于香港、现居台北的多媒体艺术家。他2013年代表香港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他的新作目前在沃克艺术中心(Walker Art Center)的展览“屏住呼吸,翩翩起舞”(Hold your breath, dance

  • 采访 INTERVIEWS 2015.05.12

    李杰

    黄河

    在各地过着“短暂生活”的香港艺术家李杰(Lee Kit)近日在广州停留,在观察社内实现了名为“不忠诚的”的个展。现场没有拥有标题的单个作品,李杰认为这里的整体为一件作品。在这篇访谈中他介绍了这次展览实践,并谈到在通过创作语言在世界和自身之间找到的“回应”。展览持续到6月16日。

    我总是到处走,在不同的地方过一些短暂的生活;不过广州可以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5.01.25

    李杰:不安常在

    王景

    很明显,李杰(Lee Kit)在“不安常在”中试图对其个人的不安经验加以提示,并安置于维他命空间的新址。 “How was it?”、“Peter, stop touching my face”、“把你的手指切下,给彼得”等李杰式的喃喃自语,与镜花园的窗外风景——风,树,光线,栽植了白萝卜的种植园等等,或流通、或叠加,造成如胡昉所言的效果:“不是真的不安,而是说不出的不安。”

  • 所见所闻 DIARY 2014.05.21

    营建快感

    杨北辰

    香港大致是这样一个地方:你总是带着某个目的而来,然后带着某个达成的目的而去,其间也许舒适,也许失措,但大抵都是以过客的速度,或不相干者的姿态。在从机场奔赴酒店的出租车上,司机操着纯正的港式普通话问我们:“你们是来参加那个XX交易会的吧?最近来了差不多7000人,酒店都住满了。”我们解释道,我们是来参加Art

  • 新闻 NEWS 2012.06.23

    李杰将代表香港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

    李杰(Lee Kit)将代表香港参加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现年三十岁的艺术家,最开始是画家,在过去几年里,以观念雕塑和装置而获得关注。其中既有家用品比如妮维雅身体乳液,凡士林,强生护肤霜,作为对日常生活仪式般举动的参考方式。香港馆策展人、M+总监说Lars Nittve:“李杰是香港当代艺术界优秀的艺术家之一。这几年来,他的创作一直很打动我,他的当代艺术造诣很深,能将艺术和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结合得很好。

  • 新闻 NEWS 2012.05.19

    香港艺术家李杰获得“艺术世界之未来”奖

    香港国际艺术展12(ART HK12)于5月17日在展览现场宣布上海艾可(AIKE-DELLARCO) 画廊所代理的艺术家李杰(Lee Kit)为2012年“艺术世界之未来”大奖的得奖者。奖金为两万五千美元。 李杰的得奖作品为《我的手中之物》(Something in My Hands,2012)。

    今年“艺术世界之未来”大奖的评审团

  • 展评 CRITICS’ PICKS 2011.08.11

    学习方法

    卢婧

    “学习方法”想要强调的是作为学习者的艺术家,所谓的“手感”可能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由艺术家各自的认知模式与创作经验逐步形成的个人语言,也指平时写字、奏乐、创作时能体验到的“随心所欲”的顺畅感。

    策展人特意挑选带有窗户的区域来展示李杰(Lee Kit)的作品《Hotel Gr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