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32 results for: Philip Tinari

  • 杂志 PRINT 2009年1月

    2008 光州双年展、新加坡双年展2008和第三届横滨双年展

    Philip Tinari|田霏宇

  • 杂志 PRINT 2008年12月

    2008年度十佳

    Philip Tinari |田霏宇

    Philip Tinari(田霏宇) 是《Artforum》的特约编辑和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系列刊物《掉头》的主编。今年他为北京的PKM画廊策划了《癫狂北京》的展览,为柏林的Esther Schipper画廊策划了《CYLWXZ》展。

    1)《吴山专:国际红色幽默》(广东美术馆,中国广州)

    这是这位最受忽视的中国观念艺术家的首场个展,

  • 新闻 NEWS 2008.11.10

    2008年度“罗中立奖学金”结果揭晓

    罗中立奖学金终评评委由奖学金总负责人罗中立院长及其邀请的许江、朱青生、Yusaku Imamura先生、Philip Tinari先生5名艺术界知名人士组成。评委们秉持鼓励创新的原则,以“奖励为艺术事业执着追求并富有创造精神的优秀青年艺术学子”为标准,着重考察入围者运用娴熟的艺术技巧进行具有原创性的艺术表达的能力和潜力,最终评出了2008年度“罗中立奖学金”的6名获奖者。获奖者为王之博(中国美术学院)、袁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8.08

    玩独立的Pace [北京]

    Philip Tinari

    “Pace北京” 两千多平米的空间在798艺术厂区开幕的当天上午,各路人马开始为穿什么而感到惶惶不安了。“你穿高跟鞋还是拖鞋去?”北京的画廊果们在MSN上彼此询问着。 一个高古轩的人发来短信问:“北京画廊夏天开幕的话,穿短袖去合适么?” ;“我们能不能带我们的两岁孩子去?”《纽约太阳报》来北京报道奥运的记者问道。这些难题似乎有些可笑,但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7.22

    上海森林 [上海]

    Philip Tinari

    近些年,国外画廊在中国的开幕,已经发展成为拥有自己独特社交语汇的复杂庆典。 谁曾忘记2005年常青画廊北京的开幕?不仅为北京留下了意大利熏火腿,还有 pecorino奶酪和陈箴的装置;再比如法思高画廊 (Galerie Faurschou )去年十一月为尚健在却缺席的劳森伯格(北京分支的开幕展出了他的作品)举行的晚宴? 那场晚宴是在一个

  • 新闻 NEWS 2008.06.11

    2008罗中立奖学金评委名单确定

    2008年度罗中立奖学金评委名单已经确定。评委团由五人组成,包括四川美术学院院长罗中立先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先生,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先生,艺术评论家及策展人、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中国顾问Philip Tinari先生,日本东京市政府文化项目特别顾问、日本东京Wonder Site项目及展览中心董事Yusaku Imamura先生。

  • 所见所闻 DIARY 2008.03.18

    香奈儿—流动的艺术展 [香港]

    Philip Tinari|田霏宇

    中国很多小城市人口动不动就超过六七百万,所以香港给人一种小镇的感觉可能也不足为奇。在全球经济的这个独特节点中心端坐的是一小群传奇资本家和他们的公子小姐。当地艺术圈最擅长的就是组织研讨会,讨论自身缺点。未来模糊的幻影——陷入停滞的西九龙文化区建筑规划,由赫尔佐格&德•穆隆担纲设计并引起广泛争议的艺术区建设计划(该计划旨在重新开发市中心的一片由警署和监狱组成的建筑群)——让人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巨大的可能性。

  • 所见所闻 DIARY 2007.09.06

    充满权利的旅行 [上海]

    Philip Tinari (田霏宇)

    上周晚上去一个画廊开幕式的半路上,那是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盛大开幕的前夜,突然莫干山五十号短暂停电了,刚刚从浦东国际机场奔出来的vip们和上海本地的活跃人士都在这份夏末的细雨里聚在一起。这是无数个片断中的一个而已,显示了在每日的现实之下渗透出的那种不可言喻的集体性焦虑。不经隐隐发问,有可能吗,如果有一日闪闪发光的中国当代艺术景象也会这样毫无警示和歉意地突然走向黑暗?

  • 杂志 PRINT 2007年10月

    复制的原作:深圳大芬村

    田霏宇|Philip Tinari

    深圳这座城市几乎是被“画”出来的。相信所有中国人对

  • 杂志 PRINT 2006年12月

    2006年城市之在北京

    田霏宇|Philip Tinari

    [[img:1|left]]

    去年四月, 北京的一帮艺术家用几天时间拍摄了一部十分钟的短片,名为“中国饼干”,原型是Ed

  • 杂志 PRINT 2007年夏季

    某种真实的生活:艾未未的艺术

    田霏宇|Philip Tinari

    “明星”艺术家艾未未在第十二届德国卡塞尔文献展上的参展作品名叫“童话”(Fairytale),但国内许多人刻薄地称之为“黄祸”。作品的初衷很简单:通过以艾未未新浪博客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庞大社会网络,召集1001个中国人,发给他们相应的衣服和行李,然后集体飞往卡塞尔。在6月16号文献展开始后的三个月内,这批人白天可以在卡塞尔城里到处转悠,晚上到一家老纺织厂落脚,艾未未在那里设计了临时居住区,并为每个人准备了竹床。

  • 杂志 PRINT 2006年11月

    第六届上海双年展

    田霏宇|Philip Tinari

    [[img:1|left]]

    2000年,上海双年展开始有意识地从地方性美术展往国际展览方向走,并逐渐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圈及其背后机构体系的一个索引。那年是第三届双年展,也是首次有国外艺术家作品亮相的一届。当时,马修·巴尼(Matthew Barney)的作品和众多中国水墨画放在一起,以显示上海,乃至中国已经开始登上世界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