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影院看电影,或看喜欢的电影,这一项再普通不过的娱乐活动,至今在中国内地的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中仍然步履维艰,困难重重。主要原因,国家管、控太多。无论是早年的“政治挂帅”,还是近二十年的唯市场取向,都使得内地的电影创作和电影生态异常畸形,难有稳定的和高质、量的发展。
2013年度,除去个人工作中对“独立电影”、艺术家电影和影像艺术展览的关注和整理之外,影院观影的经验其实乏善可陈。但如以2013年度游走国内外工作关系之余的一些影院经历,还是可以勉强整理出一些有意义或有价值的旧、新作品来,以为兴趣者讨论。
安杰依·瓦伊达 -《大理石人》
1月,台北光点。
几年前,曾经偶然机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标放蹭过半部瓦伊达的电影,记得是《福地》(1974),巨大银幕,放的是胶片还是磁带没有核实,但声画效果足够,印象深刻。1月台北公务,适逢台北举办“瓦伊达回顾展”,没有错过。
因时间原因,只能选择一部,恰好是《大理石人》。瓦伊达是“波兰学派”核心,评论多称其为“半部波兰影史”,实不为过。影片《大理石人》描写的是1970年代的一位略显神经质的、初出茅庐的女导演,查访、拍摄1950年代“共产主义波兰”时期的传奇人物、一位工人英雄的过程。
拍摄此片前后,适逢波兰政治“松动”,瓦伊达抓住契机,挑战题材禁区,来质疑和批评“共产主义波兰”的政治上的虚伪,希冀引发社会讨论和变革。影片中反复使用了历史新闻片的素材,和带有“真实电影”风格的手提拍摄,使得影片论辩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