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 CRITICS’ PICKS

刘月,“起源”展览现场,2022.

上海

刘月

香格纳画廊M50 | ShanghART M50
上海普陀区莫干山路50号16号楼
2022.06.21 - 2022.09.03

上海时间的突然断裂,接近三个月,所有的公共空间都被幽灵时间占据,而大多数三月定档的展览上已经布展完成的作品们都经历了一段不明所以的晦暗时光。刘月在香格纳M50的个展“起源”在其中显得有些特别。开幕前,艺术家在空间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现场创作,试图“凝固住展厅中流动的时间”,却因突发疫情只能中断,于是展览成了“进行中的项目”,时间在试图使之凝固的行为终止之后变得凝固。六月,当观众得以再次踏入展厅,这里已宛如一处遗迹废墟,空气中意外地飘着一股面包香。由覆盖在展厅地板和空中网绳上的肉色“流体”所散发的这一气味暗示着某种自发的生命力,其中面粉发酵的过程也提示了艺术家在展厅中试图捕捉并呈现的时间本身,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关于时间的“认知研究过程”。按照艺术家的构想,两个空间里的四件展出作品以各自的方式在不同“维度”之间来回跨越,点出了人类视觉认知机制中内在的种种悖论。

进入展厅的第一空间被一张自上而下铺陈开来的“二维巨网”笼罩,网是艺术家手工编制而成,网格在编织的过程中逐渐增大。各类球体从网的最高点滚落,依据自身大小和质量的不同,停留并嵌落到相应的网格中,其不同的下坠高度将“二维”的平面网络拉伸成三维结构。与此同时,分别由水泥、石膏、自发面粉调和制成的“流体”顺着网绳向下流淌,滴洒于地。这是刘月为作品加入的“时间之轴”,“流体”因材料属性在时间的进程中不断发生变化,其滴落地面的印记再回归到二维平面,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可以想象,如果“流体”一直不停地滴落,最后又会再次堆叠为三维形体。在这里,时间是混沌的,不同的时间节点相互融解和渗透,“不断流逝的现在和不断被保存的过去”一同发酵和膨胀,吞噬着未来。而三个月的中断形成了时间观测与记录的空洞,于是我们在现场看到的物质印记如沉积岩般,具有清晰的层理构造,真正成为了某种意味上的化石。

穿过巨网,进入第二空间,可以看到两片倒塌的假墙。在艺术家的分析框架下,这一场景呈现了“二维空间遇到三维空间限定下的‘刹那’”:二维的墙面坍塌后进入三维空间,但此过程中墙面产生的裂隙似乎哪一边都不属于,于是艺术家用二维平面物(即A4纸片)将裂隙填满。按照原计划,开幕时他还将点燃这些A4纸,以弥合纸张塞入顺序造成的“时间差”。来回推演的逻辑作用于看似十分简单的场景,尽管让不知内情的观众很难进入认知程序,但也许反过来揭示了刘月“认知研究”背后的动力,以及纯粹认知的不可能性(一个某种意义上非常“现代主义”的命题)。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展厅里另一件拆解日常图像原有意义的摄影作品(《RegexPIC 01》,2009)。

这场试图以“刘月”的方式凝固时间的展览却因意外而在时间轴上被不断覆盖和延长。刘月自己认为这样的“时段合适恰当”,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作品体现的和整个世界的语境有种特别迷人的观照。此刻作品更强势有力了,预言般,反而是一种更宏观而不刻意的能量。”香格纳M50空间本年度首个展览与也许是最后一个展览如衔尾蛇般咬合,这一事实本身是否才真正袒露了关于“起源”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