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潇

  • 观点 SLANT 2014.02.20

    “其实没有也行”

    莱伯尼茨的充足理由律提出:“一件事存在,而非不存在,必有其理由。”家作坊在2013年年底的解散虽然与房租到期有关,但本质原因是家作坊成员之间的合作精神已死。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合作?就像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指明的,对一种生产的解读可以回溯到决定其“工作性”的神学结构中去,尤其在讨论家作坊这类以“服务”介入日常系统的实践的时候,后者以及其中蕴含的时间性就更为紧要。在家作坊最后一期的出版物《附录》中,成员曲一箴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家作坊人与事物的照片,每张照片下面都有一行字:其实没有也行。我特意将这句话定为本文的标题,并希望能在家作坊结束之后为它补上一篇前言。 附录/前言的旋转门是所有参与者/读者重返现场/文本的必经之路,更准确地说,它让人回到对于某本初现场或原始文本的想象当中,这种想象一半是对一草一木、一颦一笑的追忆,另一半则是对逍遥于记忆之外诸事的思考----后者再也记不起来了,但却不能忘记,它是历史与虚无之间的占位符,也是二者征战的边界。

    对传统艺术生产和日常生活来说,家作坊的工作都是既熟悉也陌生的,像一种刻意模仿的乡音,在唤起认同渴望的同时不断延迟认同的达成,这也是为何它能够容纳各种声音却始终自说自话的原因。如果说艺术生产的现实是完成作品,而日常生活的现实是解决问题,那么家作坊就在通过艺术解决问题,用日常完成创作----它是不现实的,或者说,它在各种“不实现”中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