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洁

  • 罗智信

    走进罗智信个展“不存在的蜗牛”,门口踏垫与现场的视觉氛围给人一种派对结束后的印象:几盏聚光灯与灯泡在暗处幽幽点缀,占据空间主体的是一组日光灯管照耀下、由储水桶、水龙头与马达组成的大型装置 《同步水槽》(此次展览中的作品均创作于2019年),像是被人使用过后忘记关上,处在动作尚未完成的状态。作为艺术展览的观众,我们总是习惯安静而小心地在空间中移动,但艺术家巧妙地利用与作品名称《水、麦芽、啤酒花、米、酵母》相同的原料制作了具有像饮料溅洒后带有黏性的塑胶地板,使得观众在接近观察水槽的过程中,鞋底会一再因尝试挣脱黏胶而发出尴尬的声音。不适的触感,受到干扰的听觉以及“践踏”作品的行为,模糊了艺术与日常、公共与私密的界线,也让观者更有意识地感受到身体与空间之间既熟悉又陌生的关系。

    水槽内,几颗或完整或切开的柠檬与橙子飘来清新果香;而从水龙头不断流出、混合不同比例碘酒的液体散发出的气味,则令人联想到疾病和消毒。艺术家延续了一直以来对通过味道召唤记忆与感官经验的探究,藉由置入不同嗅觉线索,触发观者对于空间的进一步想像。水槽上的镜子印有化学符号与社交软体格式的对话和emoji图标(《讯息》),释出幽默又暧昧的信号——化学符号和镜子都是罗智信在此前作品中使用过的元素。而散落在空间内的五件立体作品《湿球》亦由艺术家常用的元件组成:金属层架、有色灯泡、球形陶土、管状玻璃瓶,以及打火机、肥皂、去除剂、牙刷、剔牙棒等私人用品。《湿球》的形象与标题都让人联想到男性生殖器与性交的隐喻(wet

  • 采访 INTERVIEWS 2019.07.04

    倪灏

    台湾艺术家倪灏于台北市立美术馆的个展“伏击”,以雕塑、装置、结合录像与声音表演等艺术实践,诠释了社会中不同形式的权力结构与暴力机制——互动式的卡片射击器以轻盈的游戏方式演绎全球金融体系下的暴行;设置空气压缩机为动力的乐器装置与专业鼓手合作的表演影像,则探究了声音乘载的速度与杀伤力;此外,展览中还包括一系列讨论当代地缘政治议题的雕塑。展览将持续至7月20日。

    我从2012年开始探讨速度与暴力的概念。当时我在一个被森林环绕的小镇驻村,每日深夜看着白蛾飞向灯泡,好奇查了资料才发现,直到今日科学家对此行为模式仍然没有一套确定的解释:多数推测昆虫入夜后须倚靠月光来指引飞行,而白蛾的演化机制里并无预设人造灯泡的发明,使得它们往往直导死亡却毫无自知。自然与人造世界的交会,激发了我的灵感:看似日常的现象,实则潜藏人为的暴力。于此我展开了各种关于白蛾与灯泡的实验,这些尝试也成为我此次个展多数作品的隐喻和起点。

    研读保罗·维希留(Paul Virilio)的速度学促使我探究更大的体制结构如何控制我们的日常生活,2014年古根海姆美术馆策划的“意大利未来主义,1909-1944:重构宇宙”(Italian Futurism, 1909-1944: Reconstructing 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