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维斯·杰普森

  • 藤原西芒

    藤原西芒(Simon Fujiwara)的展览“白天”涵盖了他近几年推出的新作和分散在不同藏家手中的旧作,如此大规模的陈列似乎意在消除创作与策展间的界限。其中一间展厅内摆放着一个形似斯大林的古董面具,和一个在日本二战投降后,由其占领菲律宾期间的通用货币所制成的扇子。另一边,藤原西芒又在扮演着雇主的角色。绘有一杯杯牛奶的油画系列“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 2015),是他从北韩最大的国营艺术工作室“万寿台”订制的。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韩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不生产新鲜牛奶的国家。

    位于展览中心的《丽贝卡》(Rebekkah, 2012)兴许是藤原西芒迄今为止最有名的作品。这项所谓的复原计划是由艺术家和一名曾经参与伦敦暴乱的英国年轻的工薪阶层女性所共同发起。藤原西芒以电影的形式记录了丽贝卡的中国之行。在中国,她参观了一间工厂,并见证了那些她和她的伙伴们在暴乱中掠夺的名牌商品所经历的真实生产环境。这趟行程的高潮出现在西安,兵马俑的故乡。在那里,丽贝卡本人的形象也被当成模型铸成了雕塑。除影片以外,在展览最末装修朴素的空间里,摆放着由几十个陶制丽贝卡组成的军队。它们在向人们证明:历史,就像一件珍贵的物品一样,也是由人类捏造的。

    #translated#

    许梦辰

  • 台北双年展

    本届台北双年展用一个貌似挑衅的标题表明了自己的论文展身份:“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这原本是句具有讽刺意味的反话,不过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认为此刻这句话却蕴含着真理——21世纪的人类对地球变迁的认知变得如此扭曲和分化,而这些对立的认知必然改变了我们曾经一致认定的“自然”。拉图尔和联合策展人马汀·圭纳德林(Martin Guinard-Terrin)将展览制作视作一种繁复的修辞练习。带着受到美学启发的愿望而来的观众会发现自己的新身份是一名学生;你被由上至下地“告知”,展览没有任何暧昧模糊之处让你有可能不小心形成自己的观点。穿过似乎无穷无尽的资讯图表,闪闪发光的屏幕上的数据,展墙文字艺术,科学展会式项目,以及种种充满善意之举的记录文件,观者几乎没有遭遇任何对诸如气候变化和全球疫情等危机的富有想象力的回应,甚至大部分都难以称之为“艺术”——如果说这个词儿在今天还有任何值得称颂的重要性的话。但或许这就是拉图尔这位杰出哲学家想要说明的:想象力的时代已经终结,所以为数不多几件确实触及了问题、联系了现实、在观众离场后还留在记忆中的作品,实际是很偶然地出现在了展览里。

    如同一切优秀论文,展览分成了若干小标题,其中两件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都位于“临界区”,这是拉图尔用来定义地球表面的术语,于是也是一片受到其人类居民危害的区域。我马上就被武玉玲精彩的大型织物装置吸引住了,这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