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
由巫鸿联合洛杉矶郡立美术馆中国、韩国、南亚及东南亚艺术部总监利特尔(Stephen Little)与中国和韩国艺术策展助理林瑞娜(Susanna Ferrell)(后者也是墨斋画廊艺术总监林似竹的女儿)策划的“物之魅力:当代中国‘材质艺术’”汇集了包括彭禹、胡晓媛、马秋莎、蔡国强、展望、王晋在内的21位艺术家(其中15位是50岁以上,16位是男性)从1989年至今30年的35件作品,是洛杉矶首场中国当代艺术大型展览。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已经进入艺术史的经典之作,比如尹秀珍将北京胡同老房拆迁后留下的大量瓦片与在现场拍摄的一组黑白照片相结合的装置《变化》(1997),林天苗2000年用白色棉线和布创作的《白日梦》,以及顾德新把废弃塑料熔化之后再重新组建的装置《无题》(1989)。
巫鸿拒绝把这些作品用概念艺术等现有词汇概括。正如当年高名潞发明“公寓艺术”一样,巫鸿希望以这些艺术家的实践为案例和论据,来阐释他发明的“材质艺术”一词。所谓“材质艺术”,是指那些“目的在于让‘物质’成为哲学、政治、社会学、情感以及美学表达主要载体的艺术作品……(以期)实现两个目标:推翻既定的艺术形式,以及创造出新的艺术语言。”通过强调作品中材料——丝袜、绡、蚕茧、香灰、塑料等——的“非传统”特性,策展人试图重新构建“材质艺术”的起源、发展,以及历史地位,“发现”和“诠释”一个重要的“非西方”艺术现象。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