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ey Copeland

  • 画家罗伯特•科司考特(1925-2009)

    今年六月,艺术家罗伯特•科司考特(Robert Colescott)在Tucson(从1985年起,他就一直居住在这里)去世,身后留下了很多作品,这些作品令围绕在西方艺术和学院机构的很多二元悖论学说也迷惑不解。人们在评价Co的画作时,认为它们是既美又丑,兼有种族主义与激进色彩,集喜剧性和悲剧为一体,锐利而又纯净,这么多自相矛盾的语汇充斥在对他的作品的评价中,实则引起了“一连串的左右猛击”:在1996年同名录像中,从远处看,作品跳跃的色彩与构图令观众赞叹不已,随后当仔细看清其中的内里,就有人大喊什么玩意儿啊。

    也许,最能诠释他的这种诡计的作品,当属他再创作的《乔治•华盛顿跨越特乐华洲:从美国历史教科书上的一页》(1975)了。他有名的很多作品,对德拉克罗瓦,莫奈,马蒂斯,凡•埃克的画在性和种族上进行拙劣模仿,而这一次,他只是选取了一件标准的作品进行变形:伊曼纽尔•吕兹(Emanuel Leutze)1851年画的乔治•华盛顿。他以黑色的小矮人代替了这位白人国父,油画剩下的部分也都是“黑人”,他将两种美国叙述方式和支撑其逻辑合并在一起。对于这个国家的年轻人而言,卡弗是非裔美国人成功的象征,而在以白人为支配性的表达中,他却处于边缘性的位置。

    科司考特70年代具有突破性的作品,对黑人文化进行重新审视,无论是在课堂、大众媒体、还是高潮艺术中,这一领域被评论家麦克•华莱士(Miche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