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妍

  • ’85以来现象与状态系列展之三:广东站

    自92年起,因地缘位置成为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便在社会各个等领域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而经历过“85新潮”,拓宽了视野的广东艺术家面对急速发展的社会,面对各种制度文化碰撞而产生的独特地域现象,开始积极寻求新的艺术形式,以本土作为创作的切入口,在作品中表达对文化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从而突显他们的社会参与性。

    “85新潮”不可否认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与积极作用,但也并非“神迹”,缺乏独立的、深层的思考、创作样式与风格是其最大的弊病,因而郑国谷便在作品《’58》中,用一大块写着“’58新潮,大炼钢铁”的横幅和一块废铁将1958年的大炼钢运动比喻为“85新潮”,对人们膜拜’85的现象进行了嘲讽。黄一瀚的《电视玩偶》呈现了中国新人类受外来卡通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举止上的转变。大色块的黑墨与明亮的广告用色结合并形成对比,予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作者从艺术文化角度分析了后人类特有的外表、行为特征和喜好,以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和对他们浅薄的内心世界的隐隐讽刺和担忧。陈秋彤(响叮当)的《超级炸弹》将米老鼠作为外来卡通文化的符号,他们携带着炸弹,把站在赋予了民族元素的莲花座上的中国女孩围住,表达了作者对外来文化入侵和对国内卡通因模仿而缺乏本土化特征的现象的担忧。余因庆复制梁矩辉的装置作品《游戏通道》用铁皮和破旧木板搭建出一个虚拟空间。铁皮屋是本地特有的社会底层人士的符号,外贴牛皮癣广告从视觉上制造出嘈杂与混乱的社会环境。屋内一片漆黑,视觉功能减弱的同时突出了听觉功能,蛙叫虫鸣与女人细细的喘息声和呻吟声在空间内回荡,冲击着人的听觉神经,向观众传递特定环境下的幻想信息。虚拟空间在此与现实空间交织,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生存状况。从地域文化出发,以国际视野审察,只有将本土特征融入作品,广东当代艺术才能焕发出其独特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