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描绘
若是为这场巫鸿策划、五位不同年代的中国艺术家所参加的展览命名的话,‘食物’也许最合适不过的题目了,但实际上却没什么可吃的,更别说有什么能撩起人的食欲了。这里没有满足口腹之欲、社交用途和审美快感的珍馐佳肴。艺术家们令可口的美食变得陈腐腌杂,令人讶异而不安,不可思议却又非常粗糙。在陈文波精雕细琢的画作中,蛋黄明亮的光泽被拦腰的斜线粗暴切开,且被冠以了令人不适的题目《流行病学》,2006。刘建华的作品以相反的方式将安逸感推向了绝望的边缘:许多陶瓷物品被堆放在一起,牛奶盒,香蕉,苹果,婴儿瓶,玩具鲨鱼头,挂锁,螺栓,不同的生活用品呈现的是苍白的一致性,单调雷同。沈少民2004年的《试验田》系列中,一些外部由骨粉制成的枯萎的大白菜,成为装有小生物骷髅的易碎容器,意指神奇而可怕的基因变形。
马秋莎,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也是唯一的一位女性,其作品体现了身体和乳汁之间令人尴尬的关系,图片中,液体从女人的小腿流到脚下,仿佛从看不见的洞里流出。从膝盖之间, 到办公室、街道和住所,女性的乳汁变得肮脏、易变而动物化, 而不再是具有哺乳性的汁液。接着是朱昱的布上绘画,白色的盘子里装的是残羹冷炙,这些剩餐令人实在没什么胃口。如摄影图片般逼真的描绘,近距离看上去犹如令人迷惑的抽象画:食物分子溶解成了涂抹的颜料,从上向下看,盘碟好像天空一样闪闪发光。其产生的效果是,食物给人带来的不再是可依赖的令人期许的舒适感,而这种不适感萦绕在展览中的食物周遭,使得所有的作品让人反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