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或许就是所谓的松弛感

在北美馆门口举办的“林木林”开幕晚会. 全文摄影:徐诗雨.

在2024台北当代开展前一周,或许是出于已经培养了五年的默契,城市内的几个机构不约而同地揭开了新展序幕。台北市立美术馆(后称北美馆)年度大展“威廉·肯特里奇”率先在5月2日晚上进行媒体预展。而台北艺术地图的最新的生力军,座落在信义区的富邦美术馆在5月4日举行了开馆仪式,首档展览在伦佐·皮亚诺设计的崭新空间内,展出洛杉矶LACMA典藏精选“真实本质:罗丹与印象派时代”,以及自家的典藏展“富邦典藏展·触动”,涵括了赵无极、常玉、江贤二等人作品。不过开幕前,圈内的讨论更多围绕在台币880元的门票定价上。这个挑战台湾视觉艺术展览的门票最高标(约是公立美术馆的4-20倍)的价位,同时策展方向稍嫌安全的开幕展,也让人好奇富邦美术馆自身的定位与未来锁定的观众目标。

同一个周末,凤甲美术馆的新展“浪涛之下亦有皇都”,是三位台湾影像与媒体艺术家许家维、张硕尹与郑先喻自2020年启动的共同创作计划首度在台湾揭晓。这个与日本山口艺术中心合作的作品,使用布袋偶戏、动态捕捉与日本传统表演“净琉璃”等不同表演形式,讲述了台日两地间现代化与工业化、制糖、战争交缠的历史,最终以多荧幕的扩延影像呈现。开幕表演邀请了参与计划的表演者,包括来自日本的三味线乐手田中悠子,吸引了满场的观众前往稍稍偏远的北投。相较于从回看百年前历史的大叙事出发的“浪涛之下亦有皇都”,城市另一头的北师美术馆展出的则是艺术家张立人一个人长达十多年的埋头苦干,从个人的生命经验折射出这座岛屿近代的社会政治史。他的个人创作集合“战斗之城·终”使用各种简单的材料:纸浆模型、保丽龙等,搭建出一个极为逼真并且是台湾民众所熟悉的街头场景,却又无法辨认出具体地点。在这个场景里,艺术家用纸模翻制数十个各异角色,拍摄出在脑海中构思许久的反英雄叙事。

张立人“战斗之城·终”展览现场.

第五届台北当代艺术博览会预展在5月9日下午开始。尽管台北没有像香港那样倾全城之力,围绕巴塞尔展会打造出“香港艺术周”,但是在预展正式开幕前,台北市长蒋万安在文化局长蔡诗萍与展会总监任天晋(Magnus Renfrew)的陪同下,提前参观了展会。同时,在寸金寸土的现场也有一块不小的展区,展出了由文化部支持的“雷前——台湾艺术家群展”,四位去年参与台北当代思想串流论坛的策展人——吕岱如、马丁·格曼(Martin Germann)、陈玺安与黄炳豪——围绕着四月初才发生的花莲地震,邀请台湾艺术家回应在深度时间的地质尺度上,技术、环境与身体政治相互作用的状态,少见地在艺博会的氛围中,强调与在地艺术创作的连结。

不过艺博会无法完全仰赖来自官方的资源,作品是否能让大家买单还是最令人关心的话题。今年的参展的画廊数量相较去年又少了一些,台湾本地的画廊也不似前几年热情,但是来自海外的画廊仍带来不少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在呈现新锐艺术家的“新生维度”专区,来自乌干达的Afriart Gallery带来了Fiker Solomon的编织作品,延续市场在疫情后对于这类媒材的热情。韩国画廊Gallery SP呈现的艺术家李东勋围绕同一个图像,分别创作出雕塑与平面作品,最新的一组作品是以k-pop当红炸子鸡NewJeans作为灵感。VIP预展也因为今年控制了人流,并未发生去年许多人无法入场的混乱,整体而言逛展体验相当舒适。另一个首次呈现的是“文化伙伴”展区,洪建全基金会委讬郑先喻创作装置“我刷故我在”。观众进入空间后,会被自动关闭的门“囚禁”,必须掏出信用卡刷卡付费才能离开。但这看似在进行刷卡交易的画面其实并非真正扣款,不断加总的数字其实是基金会在展会结束后支付给艺术家的艺术家费,引得不少观众驻足。

观众挤满洪建全基金会“我刷故我在”作品现场.

艺博会期间当然少不了派对,10日周五晚间,在北美馆门口举办了第11届X-site计划“林木林”开幕晚会。今年获选团队“感想工作室”使用数座不时摇动的树状基座,撑起一片黑色网布,将门口的广场布置成一片森林的遮蔽。当我抵达现场时,表演已接近尾声,地上留下像是魔法阵般的书写痕迹与物件。听友人转述,“感想工作室”成员之一黄郁慈在前半段用许多天然材料发出声响,与声音艺术家陈昱荣创作的音乐片段互动。相对安静的表演与之后茶会的喧闹形成强烈的对比,据说表定九点结束的晚会后来是被数度前来关切的警察喊停。周六晚上,在空总文化实验场个展“鬼魂与深蓝海”接近尾声的致颖,邀请了南非乐手Khanye Fakudze现场演唱南非的民谣与圣歌,同时穿插着吴岳庭吹奏客家八音最为重要的唢呐声,混搭出一种独特的拼贴风格,回应了楼上的三频道作品《链结》挪用的九零年代港片视觉元素,看似荒谬违和却让人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这件作品中交错着致颖在毛里求斯苦力博物馆的访问片段,以及与当地的客裔后代的访谈,勾勒出一个从19世纪以来就存在却一直被忽视的劳力移动图像。派对虽然要求了黑客帝国作为dress code,但是真正戴上墨镜的人并不多。

“林木林”开幕表演.

致颖“鬼魂与深蓝海”派对现场.

去年曾参加台北当代的本事艺术今年选择了在位于关渡的自家空间举行艺术家组合lololol(张欣、林亭君)的个展。关注技术与身体政治的她们近年来多进行现场表演,而“I was here now”则是在经历疫情与表演的沉淀后,将记忆与图像的物质性转化成作品。林亭君在帮我导览时,对于作品的解释就像展览论述一样抽象,但可以感受到她们试图传达隐藏在技术与技术物背后感性存在的空间,而这是难以用言语所捕捉的。另一群对科技着迷的同好则是在币圈与NFT交易正热的2021年成立的藏家团体Volume DAO。尽管市场好像已经失去了对NFT的信心,但他们依旧相信区块链技术带来的无限可能性,以及分散式组织(DAO)形塑公共的潜力。在座谈中,台湾的创作者黄新与刘乃廷讨论生成式艺术的创作者如何回应艺术史,Christopher Adams则试图用决策树拆解生成式艺术创作的各种路径。

周日,距离北美馆不远,也是台北仍在运营的少数替代空间之一的福利社,举办了当期展览“在缝隙中拾起”的艺术家讲座。这个展览是从策展人许祐纶、张筱翎与宋家瑜的长期计划“移动罗曼史”发展而来,关注台北的移工的情感需求。长达五年的计划不断地随着参与的移工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而变形,因此,展览也同时发生在附近移工聚集的金万万名店城,这一栋大楼几乎提供了移工假日的各种需求,每个店铺只有一两坪大小。座谈也提供了印尼语翻译,艺术家魏泽介绍了关于在台湾生下宝宝的移工与这些无国籍宝宝的境况,当天也有不少观众是这个计划所接触到的移工们。

“在缝隙中拾起”位于金万万名店城的展览店铺.

香港艺术家何兆南则是在Avocado Art Lab举办了个展“其后·十年”,如同展名所暗示,横跨十年的不同系列创作映射了从运动开始到现在,艺术家眼中抵抗的可能与心境的转变。何兆南在介绍作品时,刚好另一群香港艺术家策展人朋友来访,他们即将前往台南“节点”驻村。我们一同看着何兆南在2018年拍摄湾仔街头的录像作品《醉生梦死》,他与友人使用粤语的对话偶尔会翻译给我听,不少内容是感叹2018到现在的变化。我也不由得回想起2019第一届台北当代举办时,不少人怀抱着兴奋的心情,甚至对它有着成为下一个香港巴塞尔的期待。不过台北终究不是香港,台北一直引以为傲的“松弛”生活感好像并未被艺博会快速流动的资本所撼动,这种余裕让各种创作与计划仍得以发生,而台北当代也不需要成为香港巴塞尔,它从容不迫地渐渐长出自己的模样。

“其后·十年”展览现场. 左起:独立策展人高颖琳、艺术家何兆南、梁洛熙、Jeremy Ip.

左起:凤甲美术馆馆长叶佳蓉、翁氏工作室负责人翁浩原、北师美术馆总监王若璇.

独立策展人方彦翔.

独立策展人李彦仪与凤娇催化室品牌总监李依耘.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