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严肃的游艺

左:策展人比利安娜和艺术家宋涛;右:张辽源(杭州艺术家)参加《模糊参数》。

作为莫干山路M50创意园区的分园,位于武威路18号的M50西部桃浦创意园(SHANGHAI TOP)开园已有一年,香格纳展库、没顶公司、刘建华杨福东等艺术家工作室已经入驻。在苦夏刚开始的7月,由丁力金锋石青杨振中徐震周啸虎联合策划的艺术活动“桃浦大楼”为园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人气。活动的地点就设在园区的5号楼,整幢楼内包含了戏剧、行为、声音、展览等多种形式的项目,活像一个当代艺术游艺会。

进入5号楼,首先看到的是一楼张献的现场剧,和艺术家从容的表演相比,观众们倒是正襟危坐,似乎害怕错过任何细节;身穿黑红相间T恤的“表达性艺术治疗工作室”参与者们因项目需要在楼道和展场里穿行;通往二楼的楼道墙面上是容易被错过的毕蓉蓉的作品“工作室开放”的一部分,充满张力的多彩几何图形与线条在楼道里蔓延,线条分割营造出的气氛自由愉悦。金锋的墙面粉笔画“1949——2011”描绘的是群众在红旗下唱红歌的情景,即时应景的题材加上粉笔这一传统文化宣传媒材使观众立即与其产生心照不宣的共鸣。

左:向利庆;右:叶凌瀚和王慰慰。

“又有象被摸”展场中,唐狄鑫的行为作品“雕琢此刻”以粉笔画圈为舞台,先后邀请了三名观众用各自的方式演绎艺术家给出的数字,比如第三名观众拿到的便签纸上写着“30”,于是他选择一面在头上浇水一面围绕着舞台走了30步,最后艺术家在场中将三名观众的行为按照运动记忆重复一次,作品放大了观看与表演的界限以及心理时间的差异性。在一旁,高铭研正和对手在“落台”球场中实践,这个项目结合了桌球与足球的部分特征,参与者必须穿着比赛制服(两种颜色的西装背心)按照3张A4纸上的规则竞技。在三楼,策展人比利安娜(Biljana Ciric)跟宋涛在“眼力劲儿”展场中注意到“给力的看”这一作品,它需要观众引体向上才能顺利观看,于是宋涛除了练眼力劲儿,还着实练了一把手劲。问他屏幕里放的是什么呀?他说“啊,忘记了,要再看一次。”

看似轻松热闹的展场依然透露着理性的严肃论调。走廊内播放着“桃浦大楼”活动相关纪录片,整个展区楼道内外的墙壁上满是哲学家、诗人和艺术家的语录,“满怀的心腹话儿没法讲出来”的紧张在这里算是一种释放。600平米的“夜已日”展场中空无一人,7位年轻艺术家刚刚在里面完成了一项长达十天的封闭式项目,没有手机和网络,只是讨论关于艺术创作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任何意见分歧都用投票方式决定。十天内也发生了不少预想之外的事,有其他艺术家例如李明前去探望并共同参与了关于“灵魂实验”话题的讨论。

左: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 展会总监Massimo Torrigiani;右:飞苹果(Alexander Brandt)的《绝对无题目》。

傍晚6时许,在没顶公司关超群的热情指引下,我们再次进入大楼。观众已经不多,一些艺术家在紧张地检查展厅内的状况,有些工作室里讨论依然在继续。路上遇到正要关闭展室的毛豆,他对自己的声音作品颇为自信,同时表示“最喜欢胡介鸣的‘黑匣子’,两个声音的互动很有意思。”这个“黑匣子”分两个部分,在室外部分观众将会在漆黑一片的集装箱里暂时与外部世界隔离,对于浑身白色的舞者和打坐中的艺术家本人产生各自不同的反应,室内部分像一个档案室,在开放后将会呈现室外现场中发生的一切。

从精神医学角度看,在理论上,活得有创造力是健康的,一味的顺从现实则是有病的征兆。多数观众像我一样拥有的正是“早上醒来就要去上班”这种对现实百依百顺的态度,我们读着摆放在作品旁的简介资料,试图理解并再度体验创作过程中,那些积极与修复的能量。尤其是年轻艺术家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众多前辈的鼓励,以后他们还将继续在这里实践各自的艺术计划,叫人充满期待。

右:巴振龙、邵一、王小峰(杭州艺术家),参加“会所”;右:艺术家石青。

左:《艺术当代》记者和策划人吴蔚(左),独立策划人许宇(右);右:唐狄鑫。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