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见所闻 DIARY

迷因何在?

左: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高士明;右:“体感迷因”AV圣诞演出现场后主创合影.

杭州这座素来最自得其乐的城市,并没有因为阴冷与粘稠的细雨而消沉。听闻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在年关安排了一场名为“国际媒体艺术节”的大戏,学者、策展人、记者、粉丝们纷至沓来,南山路校区边的酒店里穿梭起来了许多熟悉的面孔,大家多少是冲着“迷因”这个语汇来的。缘起美国学者理查德·道金(Richard Dawkins)上世纪70年代的著作《自私的基因》,其展示了一个疯狂的视角——“基因”作为分析单位展示演化观。艺术节的策展人马楠不断向记者重申一些关键词:“迷因即是文化基因”,如文案中所告知:“文化也具有基因一样的属性,如基因和孢子一般通过各类社交网络在人群中扩散、繁衍、突变。”

除了在网络社交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迷因外,“身体+网络+城市”的艺术节设置强调“迷因城市”如何试图摆脱美术馆的情态和语境,骇(hack)进现实,尤其在杭州这座经济发达、日常生活风雅的城市。巨大的海报前,一连窜冗长的发言中,许江院长,艺术节学术主持高士明、策展人姚大均惯例性的相继慷慨陈词。“那两个意大利人不错,”间歇有同行聊起,几乎大多人都对来自意大利的著名黑客艺术家 Paolo CirioAlessandro Ludovico充满好奇,他们声名卓著的"黑掉专卖三部曲”曾是媒体竞相请上头条的黑客行为,Paolo Cirio充斥着各大艺术节、基金会、美术馆的展览简历也很体面。两人几乎占据了一楼最抢眼的一个展厅,当然,展出的作品几乎是对几件赫赫有名的原作的规矩还原,比如入侵google广告付费系统的《谷歌终将吃掉自己》和利用Facebook头像假造的社交网站。

在展厅左边,一个相同大小地幽暗展厅汇聚了来自中国美院的艺术家的作品。不知道是否是出于视频显示的需要,正中站立的meme(吉祥物),商业展销会式的陈列,加之暗到难以辨别说明卡片的灯光,只让人辨析出了一些名字:吴钰辉、李舜+李珺、李洁颖……上至二楼,一间较大的黑房间内,两个巨大的视频投影设备前站满了人,视频中是利用算法处理的摇曳的树丛与文艺复兴时期穹顶画的内容,使得这两件作品看起来气势不凡。探查之下,发现是另一位意大利艺术家Quayola的作品,然而他在这一图像处理领域的确是老法师了。

左:策展人姚大均;右:艺术家陆扬.

而同样空旷的展厅内,以中心向环形的墙面投射了多部视频作品,其中就包括已经于中国美院毕业多年的艺术家陆扬的《陆扬妄想曼陀罗》。然而令人纳闷的是,主办方中国美院似乎厚彼薄此地处理了本院和来自他地的艺术家。骇(hack)进城市的展厅部分处置得相形简陋和随意不少,而姚大均对此表示:“今晚的av现场才是重头戏!”果真?

巴士把雨中等待的人群陆续运往象山校区剧场。Audio-Visual是姚大均培养学生的主导创作形式,学者陆兴华笑着调侃:“姚大均是绝对的精英路线。”而大均老师则声明演出的名单都是他精心挑选的:“这些学生都是我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呀!”之前的记忆再次浮现:两年前他策划的西岸设计与艺术双年展的“SOUND ART CHINA”,最后压轴时刻的Alva Noto的登场让处于瑟瑟寒风中的全场升至沸腾。这次也不例外,压轴的日本BRDG大型演出团队被安排在最后——据说此次艺术节的大部分款项都投在了今晚的演出上,只为换取另一场沸腾。潮湿的地板,敞开的大门,不断涌入的人流,逗留门口抽烟的人群,而一家杭州当地的直播手机应用FM988此刻正架起了大型设备进行颇具噱头的“全球直播”,想必网络观看、传递在场的欲望也是一种典型的迷因吧。

艺术家陆扬在她的朋友圈说:“今日看来,来自本院的学生创作毫不逊色于国外同类艺术家的水准。”着实,来自北京的张安定+小老虎组合演绎了一场颇为接地气的草根文化演说,到人民比特RMBit团队的作品《@》登场时,现场的手机党们已经按耐不住,朋友圈进一步沸腾,充分印证了社交媒体以图像作为沟通方式的卓越感染力。而另一件作品的“光柱”将人群的行动勾勒出轮廓,现场又迷幻起来了。忘却冬夜的阴冷刺骨,最坚挺的粉丝终于等来了日本声音艺术家的登场,不知多少回的安可段落在接近圣诞降临的氛围中散场。

左:策展人马楠;右:艺术家Paolo Cirio,Alessandro Ludovico与吴钰辉.

翌日,位于西湖边的苹果专卖店告诉我们它也是骇进城市的一种体现,这是UFO工作室主导的活动,艺术家Quayola在此进行了他明星级别待遇的讲座。据说这次艺术分享和苹果店的连接起源于UFO的创始人吴钰辉的一次跨界尝试。Quayola在回答“他的图像处理方法是否会担心被窃取”时,很帅气的表示:“对于艺术创作而言,技术的复制和传播没有任何意义。”而这些非专业观众的问题让整个讲座流露出与普通艺术讲座截然不同的炫酷感。

之后两日,台湾创客李士杰组织的“黑客松”又在高士明院长的主持下开张了,“黑客+马拉松”这样的48小时头脑风暴并不容易。在两天的时间内,不眠不休,咖啡、干粮充足的情况下,创客、黑客、科学家等纷纷表示的确碰出了火花。参与者也包括策展人刘畑,正在赶工最终演示文件的他,其实同期在美院四楼走道空间策划了田野调查项目“红旗渠”。

若不是身在杭州便很难知道,原来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四楼居然默默进行着一场名为“战争时期的中国摄影”展览及国际研讨会。这是中国美院视觉中国研究院与哈佛大学艺术史系共同主办的项目,由中国美院摄影文献研究主任高初主持,请来几十位专业人士,熟悉的面孔包括顾铮、沈揆一、汪悦进等等,自12月27日起,分三日集中讨论历史图像研究的专业问题。尤其是第三日的策展圆桌上,好多熟悉的面孔都到场了,荣荣、唐昕、施翰涛……其实,这些看似与“迷因”当下有些疏离的研究正在各个当代机构的常设展览中涌现,正如泰康空间刚刚结束的展览“白求恩:英雄与摄影的成长”——但无论如何,在当下它们或许都不得不希求某种“迷因”式的呈现与在场吧。

左:评论家张未与凤凰艺术的周冰心;右:艺术家Quayola在苹果专卖店讲座后与工作人员合影.

左:策展人袁文珊与王泡泡;右:“黑客松”48小时现场.

左:半野艺社的郑文昕与彭忠明;右:人民比特RMBit《@》表演现场.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