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经过五个月紧张的筹备工作,由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文化活跃分子创办的独立机构台北当代艺术中心,于2月27日开放。两位创办人徐文瑞(Manray Hsu)和杨俊(Jun Yang) 向我们讲述了这个项目的缘起。
建立这个空间的想法源于杨俊2008年台北双年展的作品。他策划的一个项目引起人们对当代艺术展览条件的疑问。所以是以墙为开始-谁是那面墙呢?谁为它买单?这是一个私人空间、官僚空间、另类空间、还是一间公寓呢?这一项目关注的是台北,所以第一步就是要与台北的艺术群体对话。
那件作品从某点上讲就好像一个办公室的功能一样;我们把一面旗放在了双年展期间我们使用的一座建筑上,上面写的是A CONTEMPORARY ART CENTER TAIPEI – A PROPOSAL(一个当代艺术中心—台北提案)。还有一个发布会,将本地的艺术专家聚在了一起,讨论台湾如今发生的一切。这样,杨俊的个人作品就变成了一个集体项目,努力满足与此有关的每个人的期望,但是它也具有严肃的诉求,作为一个独立于经济或政治影响的更广阔的讨论平台,它该如何运作发展。
台北当代艺术中心是由艺术家、策展人和评论家进行的一场更为集中的尝试,对于一个空间该如何运作和规划,他们确实进行了认真思考。去年夏天,这个项目进行的第一阶段里,一位开发商在批给了我们一个场地,他在台北西门买了好多楼。他们给了我们两座相连的四层楼。当然,我们还要募集资金进行装修,我们的首展2月27日开幕,主要是台北知名艺术家捐赠的作品,其中有林明弘(Michael Lin)、 陈界仁(Chen Chieh-Jen)和吴玛悧(Wu Mali)的作品,这样可以为空间的运作筹集到资金。
我们希望做更多广泛的活动,比如对谈、演讲、或者艺术家讲座等。我们也做电影放映和演出。你可以认为它和艺术家经营的个性空间差不多,但也可以将其看作是美术馆。这一项目就是要反映这些不同的模式,然后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我们想和台北具体的本土环境进行对话。
首先,台湾的美术馆对于本土艺术群体的需要已愈来愈不重视。在这个新自由主义年代里,一切都被制定好了-即使美术馆也会组织一场展览促进参观量。我们正在打造这样一个环境,在这里艺术群体本身就可以组织自己的展览,创造自己的空间。美术馆应该这样做,但是在台湾,一般来说,艺术群体还没有达到这种团结一致性。其二,这里官僚主义很重。美术馆就不会对此举办发布会。关于制度规章的谈话通常只能在小聚会或酒吧里才有。但是打造议论性平台是我们建立这一空间的必要行动之一。我们将举办各种论坛,对创作、传播、接受和文化生产政治学进行探讨。
第三点就是,台湾的当代艺术非常边缘化。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正在为过去几年里达到国际水平的艺术家和策展人建立一个档案库,我们邀请他们持续更新资料。任何人都可以来这里做研究。
采访/ Arthur Ou
译/ 王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