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五百字”是在当下关注当代艺术家及其作品的一个栏目。本期介绍的是上海艺术家章清,他生于1977年,从事当代艺术已有10多年了。他曾在上海参加了展览《家》(1999),之后又在成都、杭州和北京举办展览。他当前的作品探讨了中国经济政治的差异以及集体经验等主题。今年他以影像装置作品《别太狠》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展览《改造历史》,这标志着他从行为艺术向电影媒介的转型,并且进入了个人经验与记忆的领域。
在一次行为记录视频回放的时候,我偶然发现自己所做的行为用录像表达更有意思,更符合我的需要,而且更直接。影像在我看来有着一种特殊的诱惑力,更容易把不可能的东西表达出来。
我们看都市人的生活被监控设备的视角所取代了。
对我而言这个角度很有创造性。
以一个非真实的自我虚拟观看方式出发,将自己虚拟为女性的身体去看自己真实的身体,虚拟从别人观看自己的角度去观看周围的事,再到现在虚拟自己是一个城市监控设备来观看。
《别太狠》很具体地回忆了在80年代童年的记忆。
我现在自己象是监控摄像头拍摄了我自己以前很多的事,我对某件事和物发生兴趣的时候就把这个监控拍摄记忆的东西给回放出来,那些令我难忘、尴尬和愤怒的事物。我就是自己人生的监控系统。
有人说《别太狠》模糊了现实和虚构之间的界限,也模糊了我的生活和我的艺术之间的界限。
艺术和生活之间的关系,有时我想分清楚,也很难。这样挺好,就没必要去区分。
《别太狠》在记述二十年前人们的心理状态。《别走得太快》对于我个人经验来说由于地理差异产生大众理想在时间节点上不同。就比如说现在都市的人都向往过上迪拜七星级酒店里的生活,这可能是他们的动力和终极人生目标。而在陕西秦岭这样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山村他们的希望是家里能有个彩色电视机,有个淋浴器,这样的期望在上海是30年前的理想。这说明不同时代的人却有着相同的期望。
我希望探索当代和过去的人之间的差别。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现在拍摄的这些人和过去的反差很大,生活环境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观,这也是中国这二十多年间剧烈人文环境变化的缩影。
你问我的是中国本土社会对艺术家的影响和我怎样将艺术当作了一种文化活动。
中国本土的生活状态是下意识状态,历史传统知识背景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创作,这个很难回避。在全球语境中去追逐认同感,这是必然的,但完全抛弃传统几乎是不可能的,最有可能的是让传统及意识状态和创作平行进行,而不是采用一个嫁接的形式。弄不好会出现一个怪诞的表现方式。
采访/ Iona Whitt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