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于2011年9月20日到10月30日举办名为《超有机—CAFAM泛主题展2011》的展览。该展览将围绕“超机器”、“超城市”、“超身体”和“生命政治”四个主题进行,并且从5月至10月相应举办四场主题研讨会,邀请不同领域的中外学者就当代文化的前沿理论问题展开讨论。以下是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王璜生馆长就展览的理念、论坛的性质,以及展览的运作模式等问题进行的访谈。
“在确定展览名称的时候我们费了一番心思,我们觉得“双年展”太常规,我们希望从学术的角度追问当代的艺术问题。但是“学术展”这种提法现在用得也比较多,而且太具体。“超有机”这个题目意味着超越一种边界。另外,在手法上也体现了更为多元和宽泛内容。我们通过“超有机”这个名称试图探讨有序和无序之间的关系,有机代表着秩序。我们的当代社会和历史发展的过程又是无序的,而在有序和无序之间,历史是怎样构成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这就需要返回到人自身的欲望与超常规的想象,这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推动建立一个更有序的社会,同时也是一种超常规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当下的艺术发展中,我们希望看到一种“超当下”的可能性。我们希望从展览等方面呈现这种可能性。
展览的四个主题“超机器”、“超城市”、“超身体”和“生命政治”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从生命政治来讲,这首先涉及到人的身体和生理性的问题,社会权力和我们的身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整理出一种秩序和可能性,这个过程就是一个政治过程。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从《人权宣言》开始,一方面人类社会开始关注人自身,人的各个方面,包括人的身体的权利,另一方面,在关注身体的过程中,身体被赋予了一种政治体系和政治的方式。因此,就像城市一样,这也是一个政治过程,在高科技时代,人与城市的关系是如何呈现的。在这种相辅相成的过程中也构成了城市和人的政治关系与政治表达,而这种政治关系可能涉及到很个人的问题,也许这也规训了个体的某种行为、规训了城市和社会。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体系。
现代的艺术展览应该有一种开放的思维和开放的思想,展览的论坛和展览形成了一种互补,可以用另外的一种语言方式表达学者们的思想,这可以和展览构成一种互动和思想状态。论坛我们看得很重,展览看得也很重。除了这四场论坛之外,我们也举办了工作坊、艺术家的小项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可以将艺术家和学者以及跨学科的艺术工作者结合起来,做一些很有意思、很有实验性的项目。我个人认为,这样的艺术展览和论坛,对于这个项目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这还需要持慎重的态度,需要时间的过滤和积累。很多问题也许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它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对于本次参展艺术家的选择,首先还是从艺术家的历史、他们作品的历史入手,需要与我们展览的主题密切相关。在选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想象艺术家的作品在展览中会呈现出什么效果,毕竟展览应该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当然,从一开始的出发点,我们做这样的展览需要有很重要的艺术家的支撑和参与,另外我们也需要有年轻的艺术家参与,以此给他们提供一个很大的舞台来发展,这也是第二个选择原则。在挑选艺术家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这些艺术家的作品本身符合展览主题,而另一方面又有其独特性。
作为这个活动的第一届,我们没有请国外的策展人。这一方面是出于资金的考虑,另外也是考虑我们如何更加强中央美院在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力量。在今后,我们会更开放地邀请国际策展人来参与。
采访/ 梁舒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