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 INTERVIEWS
黄然,2004年于英国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获荣誉学士学位,2007年硕士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纯艺术专业。近日他在Simon Lee画廊举办了首次伦敦个展“An Experience Shaped by An Experience I Never Experienced”(我现在所经历的是被那从未经历过的经验所塑造的),展览较全面的呈现了其近两年来的艺术实践。艺术家选择用成熟的职业态度,非正面表达了自身对于对等关系、两面性、无解以及自我否定等关键词的看法。展览持续至10月4日。
“An Experience Shaped by An Experience I Never Experienced”(我现在所经历的是被那从未经历过的经验所塑造的)这个展览从多个角度在解构甚至破坏“历史”的价值和结构,幻想着个体同历史结构之间的关系,就个体实践进行了主观思考和推演。展览作品涉及了电影、录像、绘画以及装置。通过偶然的坦诚,对意义的刻意误导和反复无常地挪用历史语言这些方式,作品并非意在建立某种理解上的清晰,而是坚持了对于艺术实践思考的假情假意和一语双关的自我否定。“艺术家”这三个字的意义对于我而言,不是一个固定的角色定义或者职业的行为框架,更多的是一种职业推演。我认为我的职业不应该只是创作艺术作品和参加展览这么简单,我希望可以通过工作来创作职业的可能性,推演我和这个行业的关系。
最新的电影作品《对荣耀的管理》(2014)入围了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短片金棕榈竞赛单元。时长33分钟,是迄今为止我做过的最长的一部电影作品。影片通过五个相互交叉的叙事,讲述了关于欺骗、盗窃、控制和侵犯的故事。其实,在很大程度上《对荣耀的管理》是一部非常个人化的影片。在复杂的故事情节以及不断叠加的图像语言背后,隐藏着我对个人实践所面对的创作条件的思考,以及对我所信任的“语言”的怀疑。
展览里有一件纪念碑,或者更像是墓碑的作品《无题》(2014)。表面上这件作品是很抽象的,观众需要几秒钟的时间把刻在碑上的音标转换成英文“This is the creative intelligence I have?”,这几秒钟的解读过程正是这件作品在讨论的。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所体会到的创作过程或者是作品解读过程,也许都可以极简转化为“公式”。这件作品证明了我自己对于观念艺术的虔诚,但同时,这个石碑却自我否定了这种信念- “难道我就只能以这种智慧创作?”
《自画像》(2014)的系列绘画作品在展览中以项目形式出现,这是第一次展示我的 “绘画”。《自画像》将是一个延续进行的观念项目,它通过拙劣地挪用艺术史上的绘画语言和风格,描绘各种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创造者”,煞有介事地重新勾画一系列“不具备历史意义”的个人历史。这种具有虚构意义的历史“书写”,纪录“创造者”的刻意挑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应着我在那一时刻下的工作状态。《自画像》绘画项目提供了很多的不确定性。我对历史的信任从何而来,始于何时?本质上自我欺骗的价值灌输又在何种程度上可以坚不可摧呢?
采访/ 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