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SLANT

郑慧华:2015年度最佳展览

蔡国强,《儿童达芬奇》,“京都国际现代艺术祭”装置现场,2015

当代策展对于制作展览的形式演绎和观念拓展的考量,早已不仅是关于展览内部的作品表述和再现的技术,更多为的是通过展览作为“方法”,和艺术的框架/机制,与其内外的资源条件、历史、文化语境做出更具交织感、互为文本的思辨。

2015年,日本京都举办了“京都国际现代艺术祭”,由资深策展人何本信治(Shinji Kohmoto)所策划。这档于京都市内的美术馆、社区空间和公共场域所举办的展览,大牌云集,乍看不过是另一个城市行销的类“国际双/三年展”,然若仔细观赏并了解策展人的铺陈与选件,会发觉其作品彼此关联性所勾划的语境,和日本过去展览所青睐的感官取向十分不同,反而有着难得的高度,以“地域历史”和“叙事文本”两个核心构成一定程度的思辨性。此展览在日本虽未尽得它该有的好评,然却不负京都这座具有左翼思想的传统古都所具备的气质和深度。

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拿下金狮奖的亚美尼亚馆,亦可被视为是在一种同样的野心下,充份结合了历史、场域、时空和创作文本,将时空、物件、观念交织为一体而令人震撼的展览。由阿德莉娜‧C‧凡‧佛斯腾柏格(Adelina Cüberyan von Fürstenberg)所策划,亚美尼亚馆以“亚美尼亚性”(Armenity)为主题邀请了十八位出生与居住于世界不同地方亚美尼亚裔艺术家,以“离散(diaspora)的亚美尼亚”为主轴串连出关于对亚美尼亚的文化记忆、想像,及历史身份认同,以此纪念于1915年一战期间发生的奥斯曼土耳其针对亚美尼亚人的屠杀事件一百周年。展览位于威尼斯泻湖上一座与亚美尼亚修道院及其历史有关的圣拉札罗(San Lazzaro)岛。岛上只有一座修道院,历经几个世纪还保留著两、三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各式收藏文物。岛屿本身的历史交织著亚美尼亚人乖舛的流放命运,策展人运用这样的时空现实,将艺术家的作品安插其中,观者在观赏、停留驻足之际,逐渐分不出来究竟是在看作品,还是凝视历史及其遗迹。

除了上述两个策划展,台湾年轻艺术家许哲瑜在台北市立美术馆发表的个展“麦克风试音”,以他所擅长、结合手绘动画和影片拍摄的动态影像风格,加上画龙点睛的物件装置,串起整个似悬疑,似写实,又似虚构想像的故事,相当微妙、优雅地将自己(及创作)、朋友(和其穿缩于第一人称与画外音的叙事口白)与一位自杀故事的主角及他给母亲的书信,多层次地交织成同样能够使观者的意识游走于“观看私密”和“感受共同”的微妙又矛盾的经验中。许哲瑜通过对于记忆的建构/拆解过程,以精练的视觉性媒介来传达的方式,在台湾艺术家之中独树一格且越臻成熟,是为2015年最好的台湾艺术家展览之一。

郑慧华,独立策展人暨台北立方计划空间总监,目前工作与生活于台湾台北。近年策划过的展览包括“巫士与异见─西天中土艺术家特派展览”(香港,2013)、“造音翻土——战后台湾声响文化的探索”(台湾,共同策划,2014),以及“文明幻魅”(卢森堡,共同策划,2015)等展览。郑慧华致力推动研究导向的展演策划,并推动台湾当代艺术与国际的对话与连结。

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