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

  • 采访 INTERVIEWS 2017.03.12

    戴安娜·塔玛尼

    来自拉脱维亚的艺术家戴安娜.塔玛尼(Diana Tamane)在中国的首个个展于武汉的剩余空间举办。她把摄影作为探寻个人身份、编织记忆与日常生活的主要媒介,并以“微政治”的方式展现了其家庭的生存状态与跨地域迁移的轨迹。在她生动的叙事逻辑中,一系列90年代以来的复杂社会政治性议题,诸如苏联解体、全球化以及当前欧洲难民潮等,被细腻生动地呈现出来。展览将持续至4月17日。

    展览“走私者”中的一系列作品大概有六年的时间跨度,从《家庭相册 I》到现在还在进行的《家庭肖像》以及《鲜花走私者》,这个展览更像对我工作中所关注问题的一个阶段性的呈现,也记录了一个“后苏维埃时代”普通家庭的生活状态。我在生活中会很自然地对见到的一些人感兴趣,去想象他们的故事以及他们的家庭。在我看来,家庭是社会的分子化模型,对家人的特写形成了一个探索社会性话题的重要语境,并且也是我研究更广义的身份问题的出发点。之所以用《鲜花走私者》(2017)这件作品命名整个展览,一方面因为这个作品是我最近还在进行的创作,另一方面我喜欢其中的不太明晰的逻辑状态。花是一个很日常,并非常具有诗意的元素,而“走私者”又是一个带有很强犯罪性以及政治含义的词语,二者搭配产生的荒诞对比很有意思。

    我很小的时候经历了苏联解体——拉脱维亚

  • 观点 SLANT 2015.03.02

    胡伟:2014年度最佳电影

    这些是也可能不是电影,但它们的存在拓充了当代影像系谱。它们不仅属于这个年度,更属于这个时代。

    柯内流·波蓝波宇-《第二个游戏》

    整部影片就是1988年罗马尼亚足球联赛期间,同属布加勒斯特的两支球队之间对抗赛的实况录像。波蓝波宇和26年前曾为这场比赛担任裁判员的父亲阿德里安一同观看了整段录像,并在观看期间展开了一场本属于父子之间的私密对话。作为那个时代罗马尼亚历史漩涡中的见证人,阿德里安在支离的记忆碎片中逐渐还原了那些鲜为人知的政治内幕与阴谋,随着谈话的深入俩人也对父子间曾经的疏离达成和解。

    球赛下半场,突降的大雪几乎覆盖了整个画面。正如波蓝波宇所暗示:“比赛就这么在你眼前渐渐消失,似乎变得比观看本身还难以定义与回忆”。

    Corneliu Porumboiu,《The Second Game》,2014,97分钟,罗马尼亚。

    拉夫·迪亚兹-《来自从前》

    1972年,菲律宾偏远的山村巴里奥连续出现神秘事件。森林里不断传出啼哭声,房屋自燃,家畜非正常死亡,直到一个男人离奇死在路口。与此同时,时任总统的费迪南德·马库斯颁布全国戒严令。

    显而易见,迪亚兹并不只是想完成一部对马库斯时期政治气候的白描作品。在这部长达五个半小时的电影里,迪亚兹展现了他作为艺术家卓越的想像力以及对影像语言和时间的驾驭力。

    Lav Diaz,《From What Is Before》,2014,338分钟,菲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