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才(Zandie Brockett)

  • 戴汉志:5000个名字

    根据《池社宣言》:“不是想要这样才这样,而是不得不这样才这样。”戴汉志(Hans van Dijk)没想要成为艺术界不同身份之中的任何一个,而是为了做他想做的事,经由自己开创的工作方式,不可避免地跨越多个职业范围,由此把各种工作方法与结果融为一体——他成为了他必须要成为的人。理所当然,戴汉志对中国当代艺术历史的影响还存在着,而他的遗产中生命力的精华亦融入到了“戴汉志:5000个名字”中。因为跨越了艺术的各个领域,所以我们不能只通过他“策展人”的身份去评价他的影响,实则他是艺术界与大众间的一个节点——按照加拿大思想家史蒂芬•怀特(Stephen White)的理论,他是一个“使用者”——漂浮于作品,艺术家与观众等各个角色之间。

    从展览中呈现的遗产与档案,我们可略窥其在中国十六年的工作轨迹以及其对之后艺术史的影响。他首先是艺术家:一进入展厅,观众就能通过他创作的平面以及家具设计草图明显看出他的艺术创造力;再加上他最好的朋友们都是艺术家——挂在展厅墙上的有丁乙当时的绘画,还有郑国谷受戴汉志启发的作品;除了绘画和雕塑以外,他收集的材料与拍摄的照片作为一种文献也几乎成为作品本身。但他并非用传统的方法来收集与管理档案,而是力图整理材料生成过程中的所有副产品。经由写作、收集、采访以及收藏,此展览在观众的想象里描绘出戴汉志是如何看待艺术的:正是其生命而已。

    之所以戴汉志认为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