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纳森·奥登谈“新客观主义:一百周年纪念”
我坚信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德国出现的“新客观主义”(die neue Sachlichkeit)运动如同一幅双重肖像。该运动的传播者和最早的倡导人古斯塔夫·弗里德里希·哈特劳伯(Gustav Friedrich Hartlaub)就坚称它是由右翼和左翼两面构成:前者具有一种古典化的感知力,以亚历山大·卡诺尔特(Alexander Kanoldt)和格奥尔格·施林普夫(Georg Schrimpf)等画家为代表;后者偏向更具政治批判性的现实主义形式,以奥托·迪克斯(Otto Dix)和乔治·格罗兹(George Grosz)为代表。哈特劳伯最初的洞见并不在于发掘出一种继表现主义之后的统一风格,也不在于创造了一个新词汇,而在于首次引入这样一个宽松的框架,足以将一战后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倾向容纳其中。1925年,哈特劳伯在曼海姆美术馆(Kunsthalle Mannheim)——他于1923年至1933年间担任该馆馆长——组织举办了“新客观主义:表现主义以来的德国绘画”展(Die Neue Sachlichkeit: Deutsche Malerei seit dem Expressionismus),这场著名的展览随后巡至德累斯顿、开姆尼茨、埃尔福特、德绍、哈雷、耶拿和埃森(期间曼海姆美术馆出借的展品和参与度不断降低),让“新客观主义”这一说法在德国变得广为人知。很快,去掉定冠词die的“新客观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