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细节:科尔•罗斯肯论近年来的广州建筑
最近,一批引人注目的建筑物一股风似的在广州及其周边建立起来或即将竣工,它们推动广州成为中国的又一个大都市,以吸引国际顶尖建筑大师的注意。这些建筑完全是以闪闪发光的外观和华而不实的巨大体量取胜,其中包括由Wilkinson Eyre设计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预计在今年春季开放;Rocco Yim的广东省博物馆,已于去年五月份竣工;Information Based Architecture的电视塔,自去年10月1日开始运营;Zaha Hadid设计的大剧院,上个月正式开放;Nikken Sekkei的新广州图书馆,预计今年不久就能竣工。由十所地方大学联合组成的大学城也在小谷围岛的市郊投入建设,预计能够容纳十五万到四十万学生。
广州的建筑环境显然是十分复杂的,而这些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对这种复杂性做出反应。相反,这座城市的建筑亮点所强调的是在今天的中国,什么成为了获得大型公共委托的重点:将建筑的表现力全部施展在一系列结构性隐喻上。Hadid的剧院就像两块被抛到河堤上的巨石,表面上似乎是在对毗邻的珠江致意。Yim的博物馆让人想起中国的漆盒。而图书馆建筑的内部空间都被剥离开,就仿佛……一本打开的书籍的书页。
这么做似乎是为了让建筑师和委托人都满意,这使得这些公司不必将它们的建筑对应于任何特定的社会经济语境,而陈词滥调的文化暗示自会代替它们来完成这一任务。有人认为,建筑上的这种异想天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