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丹尼

  • 价值判断

    我们都是我们假装成的样子,所以我们必须小心选择我们所假装的样子。——库尔特·冯内古特(Kurt Vonnegut)[1]

    克里斯托夫·布歇尔(Christoph Büchel)是一个艺术界的“喷子”(troll)。在牛津英语词典里,“troll”这个词被定义为一个“网络俚语”,指的是“在网络新闻群组或类似论坛上故意发布虚假或唱反调的信息,以挑起骂战或纠正性回复。”布歇尔就做着类似的事情,但他的“新闻群组”却是我们的艺术世界,而他“喷”的方式,通常是在极富声望且资金充足的展览空间中,精心组构出充满物件的场景。除了有效地调动了极繁主义,他还招惹来一大批愤怒的回应者。布歇尔选择以这种论战风格——可能会被研究者马特·格岑(Matt Goerzen)形容为“批判性喷子”—— 创作一系列艺术作品,在其中嵌入和暴露了他本人及展览机构的道德折中立场。[2]布歇尔的那些令人不安的展览触发了机构、观众、评论家、市政机关、甚至是艺术家同行们的强烈反应。有时,他的“喷”会将展览机构逼向承载力的临界点,像是2006年在马萨诸塞州当代艺术博物馆(MASS MoCA),艺术家就舍弃了一件野心勃勃的装置作品,因为博物馆无法向他提供完成这件作品的资源,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诉讼和反诉。有时,他的“喷”也会冒犯到艺术界的得体感,正如之前他在威尼斯双年展上的两次亮相:作为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冰岛国家馆的一部分,他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