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心怡

  • 靛蓝海浪和其他故事

    三面被繁荣的文化区域围绕的印度洋是所有大洋中最像地中海的地方,然而关于它的叙述却在当代充满“全球化”热词的话语中古怪地缺席。在以大西洋或太平洋为中心的地缘政治架构中,印度洋长久以来都处在“文明”半球的背面。Gropius Bau与Savvy Contemporary联合举办的群展“靛蓝海浪和其他故事:重访亚非印度洋与离散概念”(Indigo Waves and Other Stories:Re-navigating the Afrasian Sea and Notions of Diaspora)试图讲述一个以印度洋为半球中心的全球史叙事。

    展览中的艺术家们以经济作物(罗塞拉·比斯科蒂[Rossella Biscotti]关于印尼橡胶劳工史的装置)、手工艺(詹妮弗·狄[Jennifer Tee]用花瓣制作的印尼船纹布[tampan])、音乐(Dhow Countries Music Academy为印度洋创作的独特声景)中暴露的相似性向长久以来被忽视的历史写作发问,为何仅有资本、王侯及侵略者的迁移才值得记载。穆巴里克·布赫齐齐(M'barek Bouhchichi)在非洲常见的农业生产工具与北印度洋文化区的楔形文字之间寻找亲缘,在形式相似和精神对话之间探求一个无法在理性逻辑中核实、只能神性地祈求或魔性地召唤的呼应。贾丝敏·尼拉尼·约瑟夫(Jasmine Nilani Jose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