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I·苏辰斯基 | Richard I. Suchenski

  • 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

    2015年最富感染力也最引人注目的影片与更早的艺术传统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这一点似乎并不足为奇。和许多伟大的艺术品一样,侯孝贤在《聂隐娘》中做出的突破,得益于其对早期范本(包括他自己的电影)的再创作。作为侯孝贤迄今为止预算最高的影片,《聂隐娘》由多国联合制片,它不但挑战了传统武侠迷对影片的期许,也颠覆了侯氏崇拜者对于其影片——平淡生活细节加以入微刻画——这一先入为主的认识。在两年前的一次访谈中,侯孝贤谈到了拍摄该片之所以艰难,是因为团队“不可能充分掌握”来自于像唐朝这样遥远的历史背景下的“生活细节”。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这部影片的酝酿期如此之久——几十年来,侯孝贤一直想拍这样一部电影。2012年,他开始为本片拍摄素材,并逐步构建着影片的实体与意境。最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电影优雅而内蕴张力,它为那些定义了侯孝贤圆润纯熟个人风格的形式和主题偏好增加了新的变音。

    尽管长镜头和其早期影片中的固定机位使侯孝贤被夸大地贴上了“极简”的标签,但他的电影却首先是关于运动。《聂隐娘》后半部分的舞蹈场景和打斗场面便是极具说服力的例证。即使在那些戏剧性较弱的室内段落中,动态元素也并未缺席:比如画面边缘持续的运动——从前景闪烁的烛光到远景移动的仆人,以及摇动的摄影机本身。反复出现的屏风和帷帐强化了影片平稳而鲜活的气息,这些“屏面”延展至片中多个人物手中握着的镜面,以及影片变化的画幅。门廊、城门、窗户、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