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维特拉娜·阿尔珀斯 | Svetlana Alpers

  • 观点 SLANT 2024.09.14

    瑞贝卡·霍恩:《蝉之歌I和II》,1991

    我在汉堡冬末一个阴郁的雨天,遇到了瑞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两件作品。时间是1993年。为了躲雨,也为了在赶飞机回柏林前——我从去年秋天开始在那里生活——打发一下时间,我去了汉堡美术馆。这是双重意义上的“在路上”,在别处的别处,自由,但也有些无所适从,漫无目的。在汉堡美术馆里,有一幅杰拉德·霍奇斯特(Gerrit Houckgeest)(他的名字并不算“家喻户晓”,却是我一直感兴趣的画家)的杰作,描绘了代尔夫特教堂的内部空间。我想去看看。

    汉堡美术馆不是很大。它并不集中展示某个特定国家,或者某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艺术作品,也不主打能够吸引大批观众的那类名作。汉堡美术馆朴素明亮的气氛如同一个工作空间:这里有各式各样的永久收藏;雄心勃勃的特设展不断更换;艺术生们会来这里学习,甚至是举办展览。我没能找到霍奇斯特的那幅画(这在博物馆里是常事),却见到了其他不凡之作:一个由正面照亮的花床向上延伸填满了深色垂直的画布——这张另类的静物画竟是出自年轻的雷诺阿之手;一幅“塞尚”式的男子肖像画,其实为毕加索的作品;菲利普·奥托·朗格(Philipp Otto Runge)令人着迷的肖像描绘了花园白色篱笆前三个神情诡异的小孩;最精彩的是梅斯特·弗兰克(Meister Francke)的一系列宗教题材的木板画,这位画家将其微型画中的细密观察和自由自在的构图风格挪移到一个意想不到的尺度,产生了惊人的效果。我发现自己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敞开心扉的状态中:快乐,是因为我享受着观看的过程。

  • 伦敦国家美术馆的伦勃朗后期作品展

    “伦勃朗:后期作品”为思考绘画的可能性提供了一个绝佳机会。除了非常早的一些作品,伦勃朗的画对我而言,风格非常统一。 那么,他究竟是否如提香和毕加索那样,在晚期也形成了一种明确的风格呢?且不论副标题如何,这个展览实际上展出的是伦勃朗人生后三分之一的时光里所创作的作品(1650年代到1669年)。“成熟期作品”也许是更为名副其实的副标题。尽管在这段时期里,伦勃朗经受了破产(1656年)、被市政厅回绝(1662年)以及亲人过世(1656年,他的同居情人亨德里克耶·斯托菲尔斯[Hendrickje Stoffels]去世;1668年,儿子提图斯[Titus]去世)等多重人生打击,但他的整体创作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很大变化。

    沿着楼梯来到伦敦国家美术馆地下展厅,是好几个狭小黑暗的房间,观众仿佛走入了十七世纪荷兰的某处居室(当然并非馆方有意安排)。伦勃朗除了出门画画风景、被处决的女人和老市政厅的场景,基本上算是一名完全的工作室画家。伦敦展览的布展方式给人的感觉就是如此。可惜,打在画面上的灯光有些突兀,缺乏变化。

    墙上直面观众的是等身长的人像绘画。在那些委托创作的肖像画里,模特的衣服都以黑色为主。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约完成于1665年左右的《犹太新娘》(Je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