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共享:翻版建筑
1749年,正值欧洲人对中国风如痴如狂之时,瑞典东印度公司的一名雇员威廉·钱伯斯(William Chambers)旅行到了英国,此前他曾二度去过中国的港口城市广州。他所写的旅行笔记被英国上流社会视为宝图,名声大噪的他很快就跻身为顶级建筑师和风景设计师之列,1762年为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设计了中国塔,成为乔治三世在世时的首席监测员和建筑师。作为自然主义者、探险家约瑟夫·班克斯爵士的一个重要项目,邱园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百科全书,东印度公司令人惊叹的军事力量和商业实力尽显其中。在这里,你不仅能看到从异国运来的植物花草,还有古今文明的各类建筑风格。
钱伯斯自诩这座至今依然屹立的十层中式木塔是以明朝年间(1368-1644)建造的南京琉璃塔为原型,尽管我们都明白,钱伯斯绝对没有亲眼见过南京的那座建筑奇迹。他可能只是通过荷兰驻京使团管事纽霍夫(Johan Nieuhof)1655年的简短记录对其略知一二,而纽霍夫的书在伦敦出版是几乎一个世纪以前的事了。钱伯斯的设计更多应该是参照了广州码头附近黄埔岛上的普通木塔,当时那里是欧洲船舶进入大清帝国的必经之地。钱伯斯在他的文章《中式建筑设计》(Designs for Chinese Buildings,1757)里写到,“我并没有假装精确重现了那座建筑:天衣无缝地将中式建筑照搬下来,对欧洲艺术家来说意义不大。”这样看来,完全照抄中式塔绝不是钱伯斯的目的。他更希望制造一种风格上的相似,由此在人们心中唤起强烈的联想。